袁宏康回乡创业走上生态致富路

陇东报 2020-06-11 00:51 大字

本报记者 盘小美通讯员李娜

环境清幽的山林下,掩映着几座甜瓜大棚;郁郁葱葱的树林中,一群群散养鸡悠闲觅食;水草丰茂的鱼塘边,游客扬竿垂钓……夏日,走进西峰区什社乡什丰村村民袁宏康家的家庭农场,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

“这里安静、凉爽,可以钓鱼、烧烤、品尝现宰现做的土鸡,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很多人来休闲娱乐。”袁宏康喜笑颜开地介绍道。

今年35岁的袁宏康,是土生土长的什丰村人。15年前,他父亲因病去世,加上母亲身体不好,家庭生活举步维艰,成了村里的贫困户。为了生计,袁宏康高中毕业后就去广东打工,常年在外打拼。

“考虑到母亲年纪大了,我也喜欢农业,一心想回家创业。”2013年,袁宏康回到村里后,经过多方考察,觉得养鸡投资少、风险低,决定利用村里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产业。他先后投资8万元,在什社乡新庄村东庄沟流转100多亩山沟,平整土地,栽种树木,修建道路,搭建鸡舍。次年春季,袁宏康引进了500多只鸡苗,在树林里进行试养,正式开启林下生态养殖创业之路。

“以前没搞过养殖,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尽快掌握养殖技术,袁宏康每天起早贪黑,天一亮就走进养殖区,查看鸡群生长情况,按时喂食,抽空上网阅读资料,到村上的图书馆借阅养殖书籍。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袁宏康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林下养殖方法。由于饲养方法得当,2014年底,200只公鸡顺利出栏,每只售价130元—140元,毛收入达到近3万元。

试养成功后,袁宏康意识到林下养殖业前景广阔,从2015年开始,他利用扶贫贷款逐年扩大养殖规模,存栏量从800只增加到1000多只,再到2000多只。

“树林里空气好,鸡的活动空间大,吃的主要是玉米和林子里的虫子、杂草,母鸡养殖一年半以上、公鸡养殖10个月以上才出栏,鸡肉品质好,销路不错,在西峰区已发展稳定客户300家—400家。”袁宏康告诉记者,这几年,农场每年出栏1500多只鸡,毛收入30多万元,卖鸡蛋还能收入四五万元,除去成本,每年养鸡纯收入达到15万元。

林下生态鸡养殖成功后,袁宏康又开辟了新的增收项目,他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修建2座鱼塘,投放鱼苗,吸引游客来休闲垂钓。这两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城里人选择到农村游玩,来家庭农场钓鱼的人也慢慢多起来,垂钓这一项,每年给袁宏康带来3万元的收入。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袁宏康还发展起了农家乐,为客人供应鸡肉、土鸡蛋等农家菜,延伸了产业链。“每只土鸡卖150元,生意很好,周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人次。”袁宏康开心地告诉记者,通过林下养鸡,发展休闲垂钓和农家乐,去年家庭农场毛收入达到50多万元。

但袁宏康没有就此满足,去年,他又在什社街道开了一家小餐厅,销售饺子、面食、土鸡。“餐厅这块主要是我媳妇负责,雇了3个村民帮工,现在每月营业额达到2万多元。”袁宏康说,餐厅的运营,既拓宽了土鸡的销售渠道,又增加了家庭收入。

这些年,袁宏康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林下养鸡+休闲垂钓”的发展模式,从一个贫困户逆袭成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我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不管是技术培训还是资金方面,政府的扶持力度都很大,乡、村干村也给我提供不少帮助。”袁宏康说道。

“现在,农场土鸡存栏700多只,鱼塘有1万尾鱼苗。我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将土鸡年出栏量增加到5000只。同时,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发展养殖业,向他们提供鸡苗,帮助销售鸡蛋和土鸡,让大家共同富裕。”对于林下生态养殖,袁宏康满是自信。

新闻推荐

杨洁:抱团发展做“大”庆阳樱桃

文/图本报记者高于婷作为全市大樱桃产业领军人物,今年47岁的杨洁,多年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2012年成立了庆阳玉玲珑大樱桃种...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