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鄢旗坳村 种养循环农业助农增收

陇东报 2020-03-19 00:54 大字

本报讯(记者盘小美 通讯员王凯)3月的董志塬,草木萌发,春风和煦。在西峰区彭原镇鄢旗坳村循环农业生态示范园内,一栋栋养殖圈舍整齐排列,一座座温室大棚错落有致。田野上,村民们忙着捡拾废旧农膜、堆放农家肥。

走进庆阳市运征畜禽养殖场,养殖户曹恒泰正在给肉牛添加草料。“目前养殖场有80多头肉牛,其中30头马上就能出栏了,疫情过去后,就卖到广州去。”曹恒泰一脸喜悦地说。

曹恒泰从2004年就开始养牛,通过自繁自养逐年扩大养殖规模,近几年,每年肉牛存栏在几十头到上百头。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他实行种养结合,每年流转土地20多亩,种植青贮玉米,解决养殖饲草问题。

在示范园的草莓棚里,工人们忙着打理枝叶、采摘成熟的果实;蘑菇棚里,一袋袋菌棒整齐码放,两头长满了肥厚、鲜嫩的蘑菇。几名妇女戴着口罩,手上忙着采摘、整理蘑菇。

“这几天,随着气温上升,蘑菇长势很好,我叫了附近的村民来帮忙,每天可采摘八九百斤蘑菇。”种植户李希娟告诉记者,她从去年6月份开始,在示范园承包5座大棚种植蘑菇,每棚有1万多袋菌棒,年总产量在6000斤左右,收入2万多元。

鄢旗坳村有15个村民小组,北区花麻、西庄等4个组的村民,历来有养殖畜禽的习惯,但主要以分散的传统养殖为主。为了改善环境,提高养殖效益,村上早在2008年就建起了养殖小区,引导农民集中养殖,并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村民的养殖技能。

鄢旗坳村在持续壮大养殖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修建温室大棚,利用养殖产生的农家肥和沼渣、沼液,种植大棚果蔬,动员群众种植青贮玉米,通过种养结合走上生态致富路。去年全村种植设施蔬菜50棚,青贮玉米1300亩,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300元。

“今年我们继续发展壮大循环农业,在原来的基础上,重点打造露地蔬菜产业,计划种植大葱、莲花菜、香菜等露天蔬菜300亩。”杨桦说。

新闻推荐

卢小亨带队赴省统计局省住建厅汇报衔接工作

本报兰州讯(记者杜斌伟)3月16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卢小亨带领市政府分管同志和相关部门、县区负责同志,先后赴省统计局和省...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