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蝶变”促振兴 西峰区持续推进生态建设纪实

陇东报 2020-03-11 00:39 大字

通讯员 耿洋洋

在西峰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西湖建设工地,干净整洁的硬化道路,全方位的密目网覆盖,自动化的环保工程洗轮车,工地入口处最明显的位置上设置了扬尘噪音监测仪,对PM2.5、PM10、噪音等进行实时监控。

近年来,西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围绕“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思路,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罚的全方位环境治理模式,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攻克生态文明建设制约“瓶颈”,全面构建绿色发展环境。

污染防治擦亮生态“底色”

3月6日,伴随着机器轰鸣声,走进西峰区东区污水处理厂调蓄池和提质改造工程现场,挖掘机不停作业,压路机来回穿梭,工人正在紧张施工。

“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反硝化深床滤池灰土挤密桩地基和鼓风机房的施工,希望在6月底前完工。”东区污水处理厂副厂长王凯说,通过建设永久调蓄池和提质改造,将城区污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彻底解决瞬时进水量过大造成的溢流问题。

今年,西峰区坚持一手抓问题整治、一手抓源头监管,围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思路,对域内所有河、湖实施河长负责制,按照“一源一策”的要求,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管理,制定下发水污染防治整改实施方案,对城区古象西路、康寿路、南苑路等10条雨污合流道路,开展管网排查和管道监测评估,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加快建设南区、东区污水处理厂调蓄池和什社什丰、文安污水处理站,改善农村污水排放现状。

同时,按照“水质主导、精准治污、部门协作、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问题导向,以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牲畜养殖污染源为治理重点,针对县级及以上地下水型、乡镇级供水人口在1万人或日供水量在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摸底排查,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

垃圾分类传递文明新风尚

早春三月,漫步西峰区董志镇冯堡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随处可见的分类垃圾箱,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每天傍晚,村民何建华都会收拾好家中的可回收垃圾和生活垃圾,各自装袋后,送到村上的垃圾分类站。“家里有了分类垃圾桶,村上建了分类垃圾站,再也不用为倒垃圾发愁了。”何建华笑着说。

“垃圾箱分为绿、红、蓝三种颜色,分别印着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生活垃圾的字样,方便村民辨别。我们还通过张贴‘建筑垃圾请倒至垃圾填埋场’标语、制作垃圾分类知识解读等措施,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冯堡村村委会主任冯生斌说,冯堡村把垃圾分类设施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主要抓手,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配套分类垃圾箱,组建保洁队伍,持续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共建成移动分类式垃圾收集站12个,配备分类式垃圾箱140个。

推动农村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西峰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按照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餐厨垃圾、 就地利用建筑垃圾、 定期回收有害垃圾的方式,分类施策,建成295个组级可回收垃圾仓,722个垃圾填埋场,并在每家每户统一配置不可回收垃圾篓,引导村民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不仅农村在行动,城市也在持续推进。西峰区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以便利、快捷、安全为原则,在机关单位、小区、学校等地,按照不同颜色标识投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及其他垃圾的垃圾桶,通过垃圾收运车分类分时运往不同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采取社区课堂、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提高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和培训指导能力;创建示范小区(村组),引导群众从户内分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演绎全新的生活时尚。

生态惠民共享绿色活力

“现在,苗林产业从传统的种植结构逐步向观赏型、经济型苗木转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3月7日,在西峰区显胜乡岳岭村庆阳会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苗林基地,负责人韩会龙一边锄草,一边告诉笔者,他从2009年开始在显胜乡各村流转80多亩土地,发展苗林产业。多年来,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群众发展起了苗林产业,村上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如今,苗林产业已成为了岳岭村支柱产业之一。

西峰区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手抓,在“绿”字底色上做增收文章,以苗林结合培育为重点,深入推进补贴造林工程、城乡环境绿化提升、林业产业提质增效等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富民林业建设,发展林下经济示范点,建办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推进建设以养殖、种植、旅游观光为主的生态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基地。

同时,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为带动,加大城市绿化带、生态景观建设力度,突出公共绿地建设、道路绿化提质改造和精细化养护,着力推进海绵运动绿地提质增效,做足“绿”字,做活“美”字,进一步提升市区绿化品质。

据了解,今年西峰区计划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5万亩,其中,苗林结合培育人工造林2万亩,海绵城市工程1000亩,三北退化工程1000亩,三北人工1000亩,义务植树基地380亩, 绿化基地500亩,植被恢复500亩,大树栽植2000亩,市区机关单位义务植树3000亩,乡镇千亩点7000亩,森林抚育12396亩,行道树栽植折合224亩。

新闻推荐

决胜全面小康要补上“三农”短板

本报特约评论员李军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贠建民对全市“三农”工作作出批示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三农”...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