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

陇东报 2019-12-31 00:39 大字

文/图 通讯员 赵芳芳

寒风刺骨的冬日里,西峰区温泉镇地庄村的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里,三十余名身着整齐统一服装的工人,却在热火朝天忙碌着。

在一片繁忙中,一位年轻小伙子显得格外精干,他频繁滚动着轮椅的车轮,穿梭在各个车间与办公室之间,安排工作,指导技术。他就是该基地的创办人李华宁。

今年30岁的李华宁,四年前因一场意外导致高位瘫痪,常年靠轮椅行走。“那时大儿子1岁半,小女儿才8个月,父母也一夜白了头。”提起那场意外,李华宁仍心有余悸,但凭着“要给孩子好生活,要帮父母减担子”的信念,2017年刚过完年,李华宁向父亲借了100元钱,加上自己积攒的60多元钱,在网上购进了一批芭比娃娃手工材料进行制作。

“失去了双腿,我还有双手,我想出去试试看。”李华宁说,在出事后的第三年,他带着20多个制作好的芭比娃娃,第一次坐着轮椅走出了家门,前往家附近的体育场摆地摊。

没想到,李华宁制作的芭比娃娃很受小朋友的欢迎,第一次出摊,就赚了215元。这让李华宁特别开心,他把钱分成了两份,一份做成本,一份给孩子买零食。

自此,李华宁晚上做手工,白天出门摆地摊,这让他的生活充实了起来,这种自力更生的能力同时也点燃了其他残疾人的希望。

身患肌无力的残疾人左万垠在地摊上遇见李华宁,决定跟他学习手工制作。双腿残疾的李强强在果园偶遇李华宁父亲,得知李华宁的事情后也加入了学习制作手工作品的行列。“见到了华宁,我的生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岁的李强强说,他有19年没有出过家门了,现在终于能自己做事了。

李华宁和父亲带领残疾人创业的事在当地传播开来,慕名前来学艺的残疾人多了起来,手工品也积攒得越来越多,靠摆摊零售,已远远不够了。

2018年6月,在有关部门及亲友的帮助下,李华宁成立了公司并成功打造庆阳市西峰区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带动10名重度残疾人就业。

基地建成后,李华宁借助电商平台,开通网上销售通道,将残疾人手工作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目前,李华宁的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解决了30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每人每月保底工资达1400元。“我们与常人没什么不同,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李华宁说。

新闻推荐

筑牢“堡垒”保安全 西峰区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文/图通讯员翟娜娜部门联动,对重点领域进行齐抓共管,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各部门、各行业组织开展紧急逃生应急演练和安全知...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