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村: 志愿服务队倡环保 村容村貌大变样

陇东报 2019-08-14 00:37 大字

文/图 本报记者 南力

最近,西峰区董志镇八年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队员时常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打造‘环保八年’,如何让村容村貌变得更好”。

“前段时间,我们在董志镇廖坳村学习时看到,廖坳村打造了各样的扶贫车间,打出了‘绿色廖坳’的口号,回来后我们服务队的队员就琢磨着,怎么把我们八年村打造成‘环保八年’。”八年村妇联主席、巾帼志愿服务队副队长田莉萍说。

随着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八年村早已告别了“垃圾乱堆、尘土飞扬”的景象,这里的乡间小道干干净净,农房墙体统一美化,就连角角落落里也难觅垃圾踪迹。说起这些变化,八年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功劳可不小。

据了解,八年村巾帼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6月,是由一群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志愿者组成的。每周一和周六,他们就会拿起清洁工具,义务清扫村组干道环境卫生。此外,他们还当起了垃圾分类宣传员,为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家家户户都学会垃圾分类。

在服务队成立之前,八年村的村民习惯将所有垃圾都装在一起堆放在路边,等乡村保洁员上门来收取。到了夏天,垃圾很容易腐烂,滋生蚊蝇很不卫生。

“有的村民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乱扔垃圾,有时还往道路上泼洒脏水,里面菜叶果皮都顺带着泼洒到了路面。”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左桂芳说,为了让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利用,同时改善村庄的环境面貌,自服务队成立后,就在村民中推行垃圾分类,让村民们养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服务队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队员们还自发购买小礼品送给村民,提高大家的参与度。目前,八年村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八年村村民不仅习惯了垃圾分类,还自觉当起了“宣传员”“监督员”,村里也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垃圾分类宣传的活动,逐步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

为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八年村对生活垃圾采取三分法的分类模式。厨余垃圾分为一类,倡导大家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废弃的玻璃瓶、塑料瓶归为一类。其他垃圾,可以用于烧炕的留下,其余统一拉运到村里的垃圾堆放点。通过这种做法,每家每户所产生的垃圾减少了约80%。

巾帼志愿服务队通过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使八年村村民们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对净化环境、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意义,同时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努力下,八年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新闻推荐

后官寨镇为群众培育增收“金色产业”

本报讯(通讯员盘小美、王曙帆)近期,笔者走进西峰区后官寨镇东坪村的庆阳天佑祥黄花菜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眼前...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