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互动 让博物馆尽展魅力

陇东报 2019-05-15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 高于婷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正在发生着变化,不同于过去静止不变的机构,当今的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身,变得更具交互性。

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中华灿烂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种种珍贵财富。如何盘活文物资源、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如何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推进文物合理保护利用,如何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让丰富的文物资源活起来,是我国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庆阳市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博物馆,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常设展览极具地方特色,展现着庆阳自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陕甘边红色政权建立漫长的历史进程。馆内有史前陶器、商周玉器、汉唐铜镜、宋金瓷器和千姿百态的佛教造像,60件国家一级文物最受观众青睐,绚烂多彩的民俗展品和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也是其显著特色。

近几年来,市博物馆多措并举积极创新,借助馆际联展、馆校共建、“怡智课堂”等方式,由被动变主动,将文物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了起来。尤其是2018年以来,庆阳市博物馆与各县(区)博物馆加强馆际交流、共享馆内资源,重点筛选、精心布展,将平时深藏于库房的珍贵馆藏文物集合起来,吸引了大批观众走进博物馆参观欣赏。市博物馆还与省博物馆加强合作,将全省青少年优秀书画作品展“引进来”,并收集了本地优秀绘画书法作品联合展出,同时将展览活动与社教工作进行了创意融合,举办了“百米长卷绘家乡——博物馆里看庆阳”活动。

此外,“流动博物馆”也是一项创新的尝试,市博物馆与陇东民俗博物馆联合展出《庆阳历史文物展》《庆阳佛教艺术展》《庆阳革命文物展》《庆阳野外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陇东民俗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等100多块流动展板,展出照片2000余张。博物馆的讲解员向广大市民讲解庆阳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推广介绍市博物馆新媒体平台以及电子触摸屏及电子翻书系统等设备。在创新互动活动中,人们对博物馆有了更深的了解。

2018年是市博物馆社教工作快速发展的一年,在各具特色的展览活动中,融入了多姿多彩的社教活动。如“瑞狗迎春”少儿系列活动,邀请了非遗传承大师教孩子们剪纸,为孩子们普及传统节日、剪纸工艺等知识,让孩子了解庆阳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借助清明节,邀请馆校共建学校走进博物馆,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并在“红色热土”革命展厅开展活动,缅怀英烈、铭记历史;与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博物馆里画文物”写生活动,在讲解员的辅导下,学生们在古生物化石、香包、剪纸、青铜器联展等展厅内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及其美术意义,现场创作出了120多幅写生作品。

通过创办“怡智课堂”,市博物馆积极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去生动有趣的分享课堂,比如在团结小学开展的“中秋节话中秋”课堂,东方红小学“画个寄托飞上天”“公刘文博小课堂”,讲解传统节日故事、传统习俗,学习朗诵相关古诗词,动手做月饼、画风筝,或是将博物馆陈展内容和学校课堂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社会评价较好。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市博物馆已与庆阳市多所中小学、高职院校等签订了馆校共建协议,包括庆阳市第三中学、东方红小学、团结小学、庆化学校、庆阳市职业技术学院等等,学校定期组织学生集体来馆参观,并灵活开展丰富多彩的馆校互动和亲子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互动成果。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聚焦文物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改革发展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和精准管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文物工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该《意见》中明确任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认知传播方式,要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革命精神谱系和文物价值传播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比如将文物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体系、实施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坚持文物保护利用并重,大力推进文物合理利用,盘活用好国有文物资源,推动文物工作融入现代社会、融入生产生活,强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激发博物馆活力、鼓励社会参与,发展智慧博物馆,打造博物馆网络矩阵,鼓励文物博物馆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文物市场活跃有序发展、引导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大胆探索、开辟新路。

《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专门针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并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中央政策文件,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激发博物馆活力等工作都给予了制度性的导向。据市博物馆社教部主任王艺桥介绍,根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市博物馆也在积极探索符合发展实际,能够激活博物馆发展活力的发展新路。经过充分实践,市博物馆在馆际交流、资源共享、文物合理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果,尤其是社会教育活动的大力开展,激发了博物馆的发展活力,拉近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该主题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还应致力于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互联互通、包容互鉴。新时代的中国博物馆,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互动可以增强公众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多姿多彩的社教活动则是互动的最有效载体。”王艺桥说,中华文明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促进社区互动,博物馆就需要做好‘桥梁’,拉近公众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距离,通过深入互动,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社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下一步,市博物馆将继续加强馆际交流、馆校共建等工作,并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博物馆的优秀发展经验,不断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在可持续地交互中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本文图片均由市博物馆提供)

新闻推荐

地震救援应急演练现场

5月10日,庆阳市在东湖公园西门广场开展了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的“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