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匠烂嘴爷 □刘志洲(庆阳)

天水晚报 2019-04-18 14:31 大字

这个周末,我回到了乡下,又看见母亲,在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地坑院里劳作着。我们搬离之后,母亲见杂草丛生的院落荒芜着太可惜,索性开垦出来,每年开春后,都会种上各式各样的蔬菜供全家人食用。掐指算算,告别地坑院的生活已经整整二十六年了。眼前这个古老而又神密的地坑庄院落,使我禁不住想起了去年离世的土匠——烂嘴爷。

烂嘴爷家世代都是土匠。记得烂嘴爷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村里人都叫他“老土匠”。提起这“老土匠”,周围十里八乡没有不知道的,大家都对“老土匠”那一手“土工活”赞不绝口,烂嘴爷的手艺就是跟着“老土匠”父亲学的。

过去,在陇东高原上,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打几孔窑洞,有一个体面的庄子,有窑娶妻才算正式成家立业。“远来君子到此庄,莫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地,可爱冬暖夏又凉”。这是《庆阳府志》中一首赞美陇东独特的窑洞民居诗句。这些被喻为“陇东奇观”的独特的窑洞民居,《诗经》里称“陶复穴”,皆出自像烂嘴爷这样知名的土匠之手。

陇东人把院落叫“庄子”,称挖窑洞为“打窑”。修庄靠的就是好匠人,像“刮面子”“揎窑”、墙面抹平、砌墙等这些关键环节,都是些技术性强的活。修一处庄子,首先要选择庄向。座北朝南,背风向阳的庄子是上品,当地人流传着一句俗语:“有钱没钱,座北面南”,这种庄向太阳从早晒到晚,叫阳庄。座东面西、座西面东、座南面北的庄子叫阴庄,避风、采光都不如阳庄好。

主家的庄向确定后,择好了良辰吉日,烂嘴爷就破土动工了。先修理庄面子,即打窑的崖面,也叫崖面子。庄面子高低随窑的大小和地理条件而定,一般高两丈到两丈五,也有超过三丈的。崖高窑大,崖低窑小,随势而定,没有统一标准。修崖面俗称“刮面子”,讲究平直,角度为九十度左右,这对土匠的眼力、技艺、手劲和力气都是最好的考验。崖面虽要平直,但不求平滑,反而要有纹路,即留有拇指粗的土梁梁。纹路根据主家的喜好和土匠的习惯而定,有的纹路一纵到底,好似悬崖瀑布;有的是斜纹,一层纹向左,一层纹向右,总观之,如大海波涛。少数人家,在“刮面子”时,还刻上“居之安”“平为福”“勤俭持家”等字样,美观大方,典雅庄重,别具一格。烂嘴爷做这些,都不在话下。

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一个好土匠,对打窑洞的时间节点把控得极好。不能操之过急,而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故有“穷汉盖不起房,富汉打不成窑”之说。窑洞打好后,接着就要理出前高后低、上拱下直的开关,俗称“揎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成泥,进行墙面抹平。抹墙至少要两遍,一遍粗泥,一遍细泥,也有抹三遍的。

最后是砌山墙、安门窗。窑面抹平干透之后,再用土基子(像砖一样的土块)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土炕,门外靠墙立烟囱,土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妇女们在热炕上做针线活时光线也好。

经过这几步,一个像样的庄子就在烂嘴爷手中基本挖成了,剩下就是砌土炕、土灶等窑洞内必备的生活附属品了。这样挖出来的窑洞坚固耐用,经过几辈人,风雨往来,几易其主,修修补补,仍不失其居住价值。民间也流传着:“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

现如今,随着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也不断变迁。从土木结构的青瓦房,到砖木结构的红瓦房,再到砖混结构的平顶房和小洋楼,很多人都告别了窑洞生活,像烂嘴爷这样的土匠也在历史的大潮中载沉载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永远成为了时代的印记。

新闻推荐

庆阳市居民出入境证件实现全国通办

本报讯(记者刘萍凝)记者近日从市公安局获悉,从4月1日起,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实行“全国通...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