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困局 西峰城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现状调查
本报记者 魏博庆 实习生 胡文韬
日前,西峰城区一位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大幅下降,被家人批评后离家出走,最后在市民的帮助下,才得以返回家中。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近期,记者就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在西峰城区部分中小学生中展开调查,通过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教育方面的专家交流探讨,希望能找到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有效解决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
3月30日,因周末,父母有事回了老家,只留下正读初三的小强待在西峰城区的家里。早上起床后,小强顾不上刷牙洗脸,在一个游戏微信群里约了几个游戏好友就“开打了”,中午更是连午饭都忘记了吃。
几局游戏玩下来,已经是傍晚时分。眼看到了生死局最后一波“团战”的紧张时刻,突然父母来了电话,手机在一旁响着,小强也顾不上接,直到第二次打来,他才接起了电话,打开免提,嘴里“嗯嗯哼哼”应答着,手里的游戏还在继续,至于父母安顿了什么,他一句都没听进去。
对小强来说,“最幸福”的时光就是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少了父母监督,他能在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环境里一直待下去。网络游戏带给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让他忘记老师安排的家庭作业,有时候,甚至连吃饭都忘记了。如果在游戏中打输了,就总结经验,一来二去,他就更渴望再来一局,希望在下一局的游戏中找回“自信”。
“赢了要接着打,输了更要接着打。”小强告诉记者,如果遇到配合默契的队友,在游戏里“节节胜利”,会越玩越高兴,如果队友配合不默契,遭遇了“一页红”,更能激发求胜欲望。
谈及接触网络游戏的原因,小强坦言,是为了和其他同学有话可聊,“课间和放学,其他同学在一块,一聊起游戏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我就成了‘局外人’。”他说,自从接触了网络游戏,他开始融入同学们的“圈子”里了。
长期玩网络游戏,小强学会了不少骂队友的脏话,游戏打输了,他会骂几句脏话来解气。“游戏里大多是些不认识的人,就是有时候吵起来,也没啥。”他说。
慢慢地,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小强也会在不经意间丢出一两句脏话来。
类似于小强的经历,在青少年中并不鲜见,甚至在一些儿童身上,也正发生着类似的事情。在同西峰城区一些学校的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交流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网络游戏的虚拟环境中,他们不仅可以向网友谈及现实生活中难以启齿的话题,也可以“赚钱”实现人生价值,通过不断“杀人”称王称神,体验成功的成就感。需求的不断满足,让他们对“网游”上了瘾,难以自拔。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网络游戏中,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是竞技类游戏,很少有人喜欢玩益智类游戏。
“网游”里的极致体验
4月2日,记者西峰城区一家网吧的电脑上试着打开了一款青少年玩得频率最高的网络游戏,登录界面带来很强的感官刺激,让人产生了要点进去一探究竟的欲望。
网吧里超大屏幕的显示器,加上具有立体效果的耳机,把玩家和现实环境隔离开,瞬间融入虚拟的游戏环境中。
随着鼠标不断移动,配合着键盘上几个功能键地操作,指挥着游戏里的角色通过不断“打打杀杀”获得胜利。胜利后的喜悦和充实,又“激励”玩者进行下一局,以达到更高的游戏段位。循环往复,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成就感会得到很大程度满足。
记者了解到,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即使家中有电脑,只要条件允许,也会优先选择去外面上网,因为现在的网吧绝大部分已经升级成了网咖,或者更具私密性和舒适性的电竞公寓,配备专业的游戏外设和电竞椅,网速一流且稳定,游戏体验比起家里好太多。特别是五连坐开黑的快乐是在家里体验不到的,赢了一起欢呼喝彩,输了笑着“互喷”,无论输赢都是快乐的。
一位长期打游戏的“玩家”告诉记者,现在的手机端网络游戏通过不断改进,画面更具真实感,游戏的自由度较高,角色的选择更加自由,且随着玩者等级越高,能体验的功能越多,通过在游戏中角色扮演,能很大程度上满足青少年的“武侠梦”。
“成瘾”问题正在向更小年龄蔓延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成了青少年玩游戏的“主战场”,而且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正在向更小年龄蔓延。
今年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小睿,在几个小伙伴地“拉拢”下,也加入了在手机上玩网络游戏的行列,每天放学回家,会应小伙伴之邀,拿起妈妈的手机打两局。
小睿告诉记者:“如果哪天没有打游戏,我会感到烦闷,不开心。”
有部分小学生告诉记者,只要有空闲时间,趁家长不留意,就会玩一会儿游戏。有的小学生甚至在晚上偷偷在被子里彻夜打游戏。
西峰区黄官寨实验学校政教主任路耀华是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20多年教育工作中,曾遇到过不少因玩网络游戏“成瘾”而导致辍学,甚至在社会上有犯法行为的学生。他说,智能手机的普及实际上加大了学校对于学生玩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监管难度。为了杜绝学生上学期间带手机影响学习,即使学校采取了一些手段,但依然不能杜绝。
“电脑的使用会有一定的年龄限制,但是手机不同,年龄小的学生也能玩得来,再加上手机上的游戏操作相对简单,很容易上手,所以现在,对于学校来说,杜绝玩网络游戏‘成瘾’已经不再是单单针对高年级学生了。”路耀华说。
在路耀华接触的学生中,既有来自城区的,也有了来自农村的,他告诉记者,在这些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中,自制力差的学生居多,家长因为忙于其他事物,对孩子疏于陪伴和管教的孩子占到了六成,问题尤其突出的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由爷爷奶奶看管的留守儿童。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网吧营业者为了经济效益,利用成年人身份证为青少年“开绿灯”,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创造了条件。
注重疏导,帮助少年儿童走出“困境”
“网游”何以让青少年如此痴迷?陇东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柴玲玲认为,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而在网络游戏的虚拟环境里,有很多需要不断探索的东西,层层晋级的游戏设置,能不断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正是这种极致体验,弥补了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能满足的需要,让他们中一些自制力差的青少年“上了瘾”。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疏导,‘疏’比‘堵’更重要,预防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干预。”柴玲玲分析,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都有明显的人格特点,部分青少年因为自身缺乏一定的交际能力,因此,会在虚拟环境中寻求满足。而网络虚拟环境的匿名性和广泛性,又正好迎合了部分青少年的诉求。另一方面,家庭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矛盾、家庭暴力、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等都是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柴玲玲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网络已经成为大家不可或缺的生活因素,所以一些家长为了杜绝孩子玩网络游戏,不让孩子上网,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引导青少年对网络有正确理解,合理使用网络。同时,她建议,家长应加强对于孩子的陪伴,和孩子一起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减少孩子接触手机和电脑的时间,“体育锻炼中,孩子会把一些生活中的负能量通过运动‘消化掉’,这样一来,就不会通过玩网络游戏来宣泄了。”
记者从庆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自2010年以来,庆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注重发挥好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作用,大力开展对经营性网吧的义务监督工作。同时,开展了“五老”送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为内容的“五老两送三进”活动,法制宣讲员都是从司法、公检法战线上退休下来的老同志,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进行帮教,为青少年讲解沉溺网络游戏的危害,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青少年从思想上摆脱对网络的束缚和依赖。 (文中小强、小睿为化名)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郭芳)“以前,村里先富起来的村民在操办婚丧事时,往往攀比斗富,大操大办。近两年,在新的村规民约引导下,村里逐渐形...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