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查“痛点”对症开“药方” 市总工会开展城市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工作侧记

陇东报 2019-01-25 01:00 大字

寒冬时节,一大早,家住西峰区安定东路某公租房的李秀芳正像往常一样准备早餐,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来的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组。“打扰了!冬季家里冷不冷?最近有没有啥困难?”进门后,市总工会党组书记豆亚平一边询问李秀芳家近期的情况,一边摸了摸暖气片,发现暖气片是凉的。

“去年没有钱改大暖,也就没通上暖气。”李秀芳说。显然,供暖是李秀芳一家人的“痛点”。李秀芳因高血压后遗症长期在家治疗,丈夫南红涛是西峰制药厂下岗职工,下岗后的租了辆皮卡车在油田上跑运输,除去租金和油费,每月收入仅2000多元。

调查组详细询问了李秀芳一家的收支情况,帮她算了笔账:“廉租房租金支出800元,每月生活费1000元,看病支出6000元,孩子学费生活费12000元,减去每年仅有的24000元的收入,缺口资金在6800元左右。”这样的情况下,确实难以支付7000多元的暖气改造费。

近期,市总工会对5115户困难职工进行了入户调查,开展精准识别。打工挣了多少?政府救助了多钱?柴米油盐用了多少?生病买药花了多少?孩子上学需要多少……这是市总工会调查组对每一户困难职工都会问的问题,每一户困难职工家庭的日常收支问得细、算得清,一项项数字跃然纸上,通过比对,一眼就能发现症结、找准关键。

调查组来到原地毯厂下岗职工赵彩虹家。看到她租住在20平方米左右的民房里,屋外生火、屋内起居,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然而,比起艰苦的生活条件,更让她难过的是其长子因脑积水严重影响到了智力,需要人长期照料。赵彩虹的丈夫刘福存长期在老家照料年老多病的母亲,导致夫妇二人双双失业,紧靠低保和亲戚接济维持生活。

“暂时的生活困难可以想办法克服,现在我最担心的是养老保险。”赵彩虹道出了她的忧愁。赵彩虹的养老保险只交了10年,按照政策,交够15年才能在年满60岁后领到养老金,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还有5年的费用没有缴纳,这就意味着60岁后赵彩虹会失去最根本的保障。“我们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你提到的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困难职工同样面临的难题,我们将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调研组成员张文说。

“要不是你们来,我感觉自己都被这个世界遗忘了。”在原地毯厂下岗职工任芳家中,她声泪俱下。任芳的丈夫在2006年就弃她和患有脑瘫的女儿重新组建了家庭。任芳为了打工维持生活,再三央求公婆帮她带孩子,但需要每月支付1500元的生活费。为了挣钱,她先后从事过搬运工、销售等工作,落下了一身病。由于年龄关系,今年又被一家销售公司解聘,陷入了失业困境。住房和基本生活有很大困难。

面对一个个遇到困难的职工,工作人员一边积极开导,一边详细记录,认真了解困难职工家庭收入、致困支出等。随后,市总工会将根据每位职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和实施计划,确保对困难职工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努力改善困难职工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安心工作,安稳生活。同时,工作人员会对特殊困难户进行不定期回访,精准掌握每一户困难职工的现状、致困原因等情况,通过分级建档、精准施策、合理分配和使用帮扶资金,实现帮扶救助效果的最大化。

“眼前要让困难职工温暖过冬,长远要让困难职工有稳定收入、有政策兜底、有基本保障。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就业创业、大病医疗救助、子女就学帮扶、生活困难救助等计划,做到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分类帮扶。”豆亚平说,“同时,对工会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推动财政、民政、人社、住建等十多个部门出台专项帮扶政策二十多项,搭建起部门资源和困难职工需求的精准对接平台,确保困难职工在小康路上‘不掉队’。”

新闻推荐

西峰 科技培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本报讯(记者李晓峰通讯员郭芳)1月16日,西峰区举办全区苹果产业人才发展高级研讨培训班,邀请河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