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里看变化

陇东报 2018-12-31 01:00 大字

文/图 本报记者 赵紫云

清晨6点,天还没亮,在西峰区九龙路天禾蔬菜市场,王国勇已经忙碌起来,他将批发来的各种新鲜蔬菜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现在真是太好了,市场干净整齐,下雨下雪都不用担心,我们这些卖菜的人一天心情都好得很。”说起现在的菜市场,在这里卖菜几十年的王国勇一开口就有说不完的话。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自发形成的规模化菜市场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农贸自由市场才得以恢复。王国勇今年56岁,他回忆刚开始卖菜的时候,都是把菜放在地上、门板上卖,情况好点的能拉着架子车卖,但都挤在一条窄窄的巷子里,再加上买菜的人,整条巷子堵得水泄不通。当时的品种大部分就是土豆、大白菜、萝卜这老三样。

“以前大家能买到菜就高兴了,而现在一个菜场干净不干净、一个摊位菜品品质高不高,都成为不少市民愿不愿意来你这买东西的重要因素。”王国勇说,“以前冬天哪还能买到黄瓜、西红柿这些蔬菜,现在你想吃什么基本都能买得到。”

“还有一个大变化,就是很多市民买菜都用支付宝或者微信。”王国勇说,现在最方便的就是不用再找零了。

经营水产的王涛乐呵呵地说:“我卖了二十几年鱼,以前简直是煎熬,现在条件越来越舒适了,客户多了,做生意也更有劲儿了。”卖牛肉的刘彩霞说,市场整洁了,苍蝇蚊子少了,肉的保鲜期也能延长。

王国勇认为,一个城市里,最具生活气息、最接地气的地方就是菜市场,菜市场是一面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镜子。从大马路走到室内,再从简陋的室内到接近超市的标准化菜场,再到如今打开手机就能搞定一整桌菜的互联网买菜,菜市场的变迁,见证了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新闻推荐

朱涛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

本报讯(记者杜斌伟)12月2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涛带领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政协机关就《政府工作...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