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庄子洼村:合作社奏响果农“致富曲”

陇东报 2018-12-31 01:00 大字

文/图通讯员 耿洋洋

昔日的西峰区董志镇庄子洼村,由于地形偏远,交通不便,导致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全村238户群众守着3037亩耕地,却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如今,庄子洼村推行“331+”产业发展新模式,发展股东377个,持股2397.8个,全村群众走上了发展苹果产业的致富路。

冬至刚过,寒气袭人,但走进西峰区董志镇庄子洼新光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却发现果农们依然在冒着严寒修剪果树,热情高涨。“修剪时要一看二想三动手,看树势看架式看枝条位置和成熟度,想产量、留芽位置及枝条走向,然后再动手剪”“判断一个枝条的发育程度,看颜色看截面形状”。果农折立峰一边修剪果树,一边向笔者介绍修剪果树应注意的环节。

折立峰今年65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感同身受。改革开放前,他种“集体田”吃“大锅饭”,在生产队干农活赚工分养家糊口;包产到户后,他分到了15亩土地,靠在家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维持生计。春种秋收夏长,到了冬天,折立峰便和村民聚在家里打麻将、打牌,日子过得很单调。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后,庄子洼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易地搬迁农户,平整土地,硬化道路,建设村级办公服务场所、标准化村级卫生所、农民文化广场,并由村“两委”班子牵头成立新光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集体+衣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和村组集体以土地、技术、劳务、资金等形式入股合作杜,通过统一规划、连片栽植,新建果园1000多亩,使庄子洼村成为产业新村。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折立峰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他不仅把自家果园管理得井井有条,还成了合作社的技术员,凭着过硬的手艺帮其他果农修剪果树。

“现在,我除了在合作社每天能赚80元钱,还能跟技术员学知识。尽管去年苹果遭遇了霜冻,但我还是卖出了每斤2.8元的好价格。”折立峰高兴地说,现在,他一年四季都忙着务计果树,日子过得越来越有信心了。

新闻推荐

朱涛主持召开座谈会 征求老干部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本报讯(记者杜斌伟)12月2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涛主持召开座谈会,向老干部代表通报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老干部代表...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