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机显身手
本报记者 李晓峰通讯员马文瑞
初春,点播、覆膜机开进田间地头,给农家带来丰收的希望;盛夏,麦田里来回穿梭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让田野呈现出繁忙的景象;暮秋,轰鸣的青贮玉米收割机开进地头,金黄的玉米棒和绿油油的秸秆瞬间变成饲料流进车厢。
近年来,西峰区围绕“东果、南菜、北畜、西游”的农业产业布局,紧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新农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化、果园机械化管理等新技术,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步入快车道。
“以前种地肩挑人扛费时费力,现在春种秋收全用上了机械,省时省力还省钱。”彭原镇草滩村村民刘有琪说,他今年种植6亩玉米,3亩打成了青贮饲草,3亩用机械掰下玉米棒子,全程只花费了两个小时。
“要是雇人收玉米,一人一天管吃要100元,而且时间拖得长,遇到下雨天就更糟糕了。”刘有琪算了一笔账,联合玉米收割机走一遍,摘棒、剥皮、秸秆还田,一气呵成,一天能干完以前几天的活,非常划算。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不仅减轻了老百姓耕种收割的劳动强度,也催生了一批靠农业机械富起来的人。
位于显胜乡夏刘村的庆阳毓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3月成立,注册资金200万元,现有社员38人,有农机具50余台、大型机械10余台,年收入近百万元。“合作社为农户着想,成立了服务队,不论什么季节,只要农民需要,我们就上门排忧解难。”合作社负责人苟玉科说,他们与庆阳几家资质信誉好的种子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保证农户可以种植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还能购买覆膜机、播种机、施肥机等先进的农机具,减轻了农民的劳作负担,加快了农作物的种植速度。
如今,在各级惠农政策的带动下,西峰区农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明显增强,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不断增多,搭建起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户为基础、农机跨区作业为代表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从春耕播种到秋收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局面,农机化服务经营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高于婷市民黄女士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的乙肝抗体呈阴性,于是便前往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疫苗补种。因...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