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家马秀珍的剪纸人生

陇东报 2018-11-28 01:00 大字

本报实习生 路世玲 记者 郝芳

马秀珍生于1941年,是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文安村人。马秀珍的母亲贺兰芝是剪纸巧手,还做的一手好刺绣、面塑活,她从小就在这个有点文艺气息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七八岁便学会了剪窗花和简单的枕头花样。上学后她仍坚持苦练,见到大人剪花她就认真看、用心记、反复剪。15岁结婚,17岁当民兵连长,马秀珍白天忙,只能在晚上剪,那时家里穷,清油贵,想剪纸想得不得了,又怕老人骂,就用砖头在炕角垒了一间一尺大小的“房子”,把灯藏进去,把白天看到的和想到的偷偷剪下来。

1970年,马秀珍遇到了张步农、罗维尚,学习扎花圈、刻皮影,并到文化馆学画农民画,美术功底得到进一步加强,这都促成她的剪纸技艺更上一个台阶。

草木虫鱼、花鸟行云,马秀珍仔细观察,如果有感触,就用随身所带的笔画下来,回家后剪出来。或剪取劳动的场景,或剪取生活的瞬间,或剪取物象的有趣动态,作品寓意丰富,造型栩栩如生。

马秀珍剪纸技艺精湛,剪、刻、绣样样精通,作品古朴典雅,生活气息浓郁,作品屡获大奖,多幅作品被国家级、省级美术馆、文化馆收藏。其中,《莲子生鱼》《五猴献印》《农闲》《迎新娘》《八仙庆寿》《陇东纸扎印象》《四季花篮》《福寿双全》《富足和谐》等成为民间剪纸的代表,《福寿同庆》还在“关陇地区民间剪纸精品展暨学术论坛”活动中荣获贡献奖并被收藏,2010年创作的《十二生肖》荣获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优秀作品奖,被中国农展馆收藏。

马秀珍不仅在民间美术方面造诣非凡,而且还辅导培养了一大批民间艺术新人,为庆阳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她的影响,她的女儿、儿媳都会剪纸,女婿也是位画师,是她在文化站时认识的学徒。马秀珍的手艺远近闻名,有徒弟数百人,是文安村的领头人。同时,她也积极走进课堂,把庆阳剪纸介绍给中小学生、大学生,深受学生欢迎。她还为什社乡文化服务中心组织进行文化产业培训,传授剪纸技艺、培训剪纸艺人。2003年10月,马秀珍被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2009年11月,被批准为剪纸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从事艺术研究创作五十余年来,马秀珍创作出各类民俗剪纸作品两万余件,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赵光明曾对其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为她亲自题词“裁剪万象,融贯古今”。

2018年11月10日,马秀珍去世,享年78岁,这位民间艺术大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民间艺术作品,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人间万象,刻画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新闻推荐

庆阳市13所学校的230余名学生小记者走进警营

11月25日,来自全市13所学校的230余名学生小记者走进警营,了解庆阳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小记者们先后来到市公安局...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