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锋 学习新技术 务出“致富果”

陇东报 2018-11-05 01:00 大字

文/图通讯员耿洋洋

“虽然遭受了霜冻,但我家果园里的苹果品质特别好,卖出了全村最好的价格。”秋收时节,家住西峰区董志镇庄子洼村的朱君锋,忙活着在果园里修剪果树,苹果卖出了好价钱,他的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40岁出头的朱君锋,早年靠着种植16亩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维持生计,往往一年忙到头,也只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紧巴巴的日子过了一年又一年。

穷则思变。2009年,朱君锋购买了一批苹果树苗,尝试务果园。但栽植果树周期长、投资大,短期内没有经济效益,加上朱君锋缺乏启动资金和果园管理技术,新载的果园变成了“撂荒地”。

果园“荒废”了,朱君锋背起行囊进了城,靠着修理大型机械的技术,找到了一份月收入3600元工资的工作。2012年,就在朱君锋决定扎根城市的时候,它听到了一个消息:村支书金万锋家的3亩果园,卖出了五万元的好价钱。

“同样的土地,为什么我的5亩果园只卖了2000元?”朱君锋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他回村向金万锋请教果树种植技术和苹果销售状况。朱君锋意识到,只有调整结构,学习先进技术,才能让土地“生金”。

回家后,朱君锋又栽植了8亩苹果树,同时对原来的5亩老果园进行了提质改造。闲暇时间,他就到村上的新光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一边修剪果树、施肥、喷药,挣劳务费,一边学习果园管理技术。

今年,“三变”改革的东风吹进了庄子洼村,朱君锋第一时间将自家的13亩果园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提供农资化肥和技术指导,对商品果统一营销。朱君锋变成了股民,只负责经营果园。

“改革开放前,农民集体种小麦、玉米,现在我们集体栽植果树,效益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朱君锋说,他计划把家里剩下的4亩土地全部栽上苹果树,把果园的规模再扩大,把这个“致富果”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三年决战奔小康】尽锐出战齐攻坚 关注贫困县脱贫摘帽之西峰篇

本报记者安志鹏通讯员盘小美昔日的毛寺村,是西峰区最穷的村子:没有油路,产业基础薄弱,是有名的“空心村”。而今,毛寺村却成了...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