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赟 托起山里娃的“读书梦”
文/图 通讯员 刘新艳
在西峰区什社乡的大山深处,坐落着一所山村小学——武川小学。在这所小学里,有一位“80后”教师,他常说:“我爱农村的青山绿水,更爱农村淳朴的孩子和农村的教育事业。”他就是西峰区“最美教师”李兴赟。
2008年2月,李兴赟背着简单的行李,坐着城乡公交,绕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路颠簸来到武川小学。对于一直生活在平原的他来说,这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吃水要到附近的泉眼去挑,生活用品要从城区往回捎……李兴赟有了深深的失落感,可他依然选择了担当。
当时的武川小学有70个孩子,15个老师。每天校园里书声琅琅,井然有序,这让李兴赟的心渐渐沉淀下来。放学后,和老师们一起去爬后山,是唯一的娱乐活动。闲暇时间,他就步行送孩子回家。山里孩子的家,要么在这个山顶上,要么在那个半山腰,走一趟就要近两个小时。尽管如此,李兴赟走遍了所有孩子的家,对于班级里每个孩子的性格、家庭住址、家庭情况,他都了然于心。走访孩子的家庭越多,他的感触越深:“山里人家都不富裕,孩子需要知识改变命运。”
同年5月,李兴赟有了意中人,是在武川小学教学的年轻姑娘。在曲折狭窄的羊肠小道上,留下他们去家访的足迹;在满眼翠绿的山川沟峁上,有他们畅想未来的欢笑声;在简陋办公室的明亮灯光下,有他们研究教学课题的争论声……同心相映同向行,11月份,李兴赟和这个姑娘喜结连理,并在校园里安了家。
有了爱人的陪伴,李兴赟的心安定下来,全身心投入教学中。为了不让娃娃们辍学,他给予多名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现在在西北政法大学读书的张婷,让李兴赟印象深刻。张婷家境贫寒,但是刻苦好学。有空闲,李兴赟和妻子就去家访,做家长思想工作,让支持孩子上学。课余时间,他经常给张婷辅导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婷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继而考了一个好大学,成为山沟里飞出去的“金凤凰”。
“在乡村教学,要耐得住寂寞,要懂得知足常乐。”李兴赟说,这些年来,吃了很多苦,但也赢得了父老乡亲的尊重。
2008年冬季,天降大雪,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可恰巧遇上全学区统考,车辆无法进出,试卷送不下来,孩子如何考试呢?李兴赟决定走着去取试卷,他和两位同事三步一走,两步一滑,用了三个小时,走到了什社学区。拿上试卷后,手提肩扛,马不停蹄往回赶。寒冷的冰雪天气,他们却浑身冒热汗。当一张张干净的试卷发到孩子们手中时,他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才发觉双腿早已肿胀麻木。
2011年9月,由于工作出色,李兴赟被任命为武川小学校长。自此后,他不仅要带好课,还要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安全。有的孩子离家远,他就开车送回家;有时下大雨,家长不能按时接送,他就安顿孩子在学校吃住;还有的孩子家境贫寒,他就把城里同学家孩子穿不上的衣服清洗干净,给孩子御寒;还有的孩子生病了,他就及时打电话问候……
在此期间,李兴赟还带领教师们一起进行教研教改,整修美化校园,检验水井水质,提高师生用水质量……可随着山村孩子进城上学,目前学校只有5名老师,10个孩子。尽管如此,李兴赟依然认真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样样工作不落后。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一路耕耘,教好书,育好人,无愧于心。”李兴赟说,以前条件艰苦时,都没有选择走,现在生活和教学条件越来越好,更不想离开了。
年复一年,李兴赟守候着大山深处的“麻雀小学”,见证着乡村教育的变革。从教10年来,他没有惊人之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用自己的爱心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内涵,用坚守与承诺浇灌着满园桃李。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郝峰)西峰区违法占地、违法工程“五结合五个一”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董志镇多措并举持续加大两违监管工作力度,累...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