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儿媳”张海莲柔肩撑起一片天

陇东报 2018-06-07 09:39 大字

■文/图通讯员 李家璇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慕诚

“我爸爱吃面,要把面擀得薄薄的飘在汤上面,他才吃得香。”晌午时分,张海莲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慢慢喂到瘫痪的公公段治邦嘴边,随后用毛巾小心翼翼地擦去衣领上的汤水。十几分钟后,她收拾完碗筷,又拿起指甲刀,为公公剪起了指甲……

这样的场景,在这个家庭已经上演了2年多,而对今年45岁的张海莲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厄运突至柔弱肩膀扛住风雨

张海莲家中虽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自己在西峰粉刷房子,丈夫在中盛公司湖羊养殖基地打工,供着一双儿女上学。

2012年,张海莲的婆婆突然去世。“我婆婆本身就有糖尿病,但是怕我们担心,病情恶化了都没有给我们说,还坚持给我县城上高中的女子送蒸馍。”提起婆婆的离世,张海莲至今仍然心存遗憾。

张海莲说,婆婆去世后,公公心里很失落,常常一个人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门口流泪。“公公心里难过,但还不忘到地里帮我们干活。”张海莲说,2015年10月8日,公公突发急性脑血栓,在庆阳市人民医院抢救治疗后,主治医生告诉他们,由于神经系统障碍,老人已经丧失行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就是俗称的瘫痪。

听到“瘫痪”这两个字后,张海莲脑子一片空白,她和丈夫在医院幽深的走廊里抱头痛哭。想到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公公,想到丈夫的两个兄弟不是年事已高就是在外经商,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

“我娘家父母已经去世10年了,婆婆去世我就很自责,没有及时尽孝。现在就剩下我爸了,我就决定要付出所有照顾好他。”张海莲说。

说起容易做起难,将公公接回家后,丈夫便出门打工了,家中只留下了瘫痪的老人和瘦弱的张海莲。提起第一次面对大便失禁的公公时,张海莲的眼角泛起了委屈的泪花。她说,刚开始公公还能说点话,那天她刚给公公把洗干净的裤子换上,就去做饭了,做饭中就听见公公喊“娃娃……娃娃”,她就赶快往去跑,结果发现公公拉肚子了,还拉在裤子上了。张海莲想把公公扛到床上,但刚开始不知道怎么下手,根本扛不动,好不容易扛上去,结果大便就从裤腿流下来,流得被子、单子上都是。张海莲想把公公弄脏的裤子脱下来,但怎么都拉不下来,她一下子就绷不住了,就坐在地下抱头痛哭……

“我公公看我一哭,他也憋屈的哭开了,开始拿手挖脸,嘴里还吞吞吐吐地说‘叫我死了去……娃娃,我活着就是祸害你们呢,叫我死了去\’。”张海莲一边描述最初的艰辛一边擦拭着眼角流下的泪水。

看着曾经健康和善的公公如今在祈求上天夺去自己的生命,张海莲抹去泪水,继续帮公公脱裤子、擦身体、洗单子。自此之后,张海莲为了避免公公抓伤自己,便开始每日为公公剪指甲。

“我爸本来就爱干净,所以每次我收拾完大便都要把身上给擦洗干净,要不他难受得很。衬衣每天都要换新的,床单被褥我都是每个月给拆洗两次。有时我累得感觉真个人都要散架,但是我不能垮。”张海莲指着窗台上一盆盆生机盎然的小花笑着说,为了让老人心情舒畅,她把地里的野花每天摘点养在瓶子里,老人看着也高兴。

漫长坚守苦难磨砺拳拳真心

张海莲的公公段治邦今年78岁,瘫痪后便不能对自身需求做出任何反馈,渴了、饿了、想上厕所,全靠儿媳妇张海莲日积月累的经验进行判断。如今,为公公做饭、喂饭、换洗衣服、擦身洗澡、换尿布,这样的事情张海莲每天都要做。

张海莲不仅把公公伺候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异味,而且整个家里里外外也收拾得井井有条,充满温馨。在张海莲的悉心照料下,公公虽然瘫痪在床,但是面色红润,精神饱满。

每次为公公更换衣服,对于身高不到1.6米的张海莲来说都是一次体力考验。每当公公大小便失禁,张海莲就要将他从轮椅上扶起来,让他上半身俯在床上,自己用肩膀顶着公公的身体,然后用全身力气将他的双腿移上床。“公公体重160多斤,有时候我得重复五六次才能把他移到床上。而且他根本站不住,我得争分夺秒。”张海莲说。

漫漫岁月,有多少个时日就有多少道沟坎。张海莲就在这样的岁月中逐渐坚强起来。她每次出门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2小时,而且走之前要把公公挪到炕上,拿被子、枕头把他围一圈,怕他掉下来。每次出去,张海莲都给公公买他最爱吃的豆腐脑,回来给他讲今天都碰见谁了,村上谁结婚了,庄里最近都发生啥事情了,有时公公听高兴了,就会挥挥手。

在张海莲的家中,公公所睡的房间内一面是崭新干净的炕头,另一面,是用大衣柜隔开的不到1.2米的木板床。张海莲说,之前,她住在旁边的房子,一天晚上公公从炕上掉下来了,就喊她,她急忙跑过来,看见公公在地上睡着。

“现在公公完全不能说话了,万一晚上掉下来咋办,而且一晚上我还要每一个半小时起来给他接一次尿。”张海莲说,后来,她丈夫就做了一个木板床,放在老人的屋里,方便照顾老人。

正是这样日复一日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段治邦亲身感受着,也记在了心里。

2017年7月,张海莲丈夫的兄嫂看到弟媳妇太不容易,想着分担一些,准备来接老人去临泾镇的家中休养一段时日。那天张海莲给老人喂过午饭,当兄嫂二人推着老人的轮椅准备出门时,段治邦不知从何而来的力气,用伸展不开的双手死死地扒着门栓,眼睛里还含着泪水。

看到这样的场景,张海莲放弃了自己原本准备外出务工的念想:“可能爸也习惯我照顾了,感觉现在的他就像婴儿一样,也离不开我家了,‘老人在,家才在\’,我就想一心一意照顾好我爸。”

孝心接力爱心传递生生不息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张海莲冬去春来几个年头,无怨无悔地照顾瘫痪的公公,成为村民们口中“天下难找”的“最美媳妇”。

“我们两家离得近得很,只要天气好,我就见海莲推他公公在外面转,衣服给穿得笔挺,一点都不像瘫痪了的人。”张海莲的堂嫂李喜莲说,“有时在地里干活,也能见她把公公推到地边,收音机打开放到公公腿上给听着秦腔。都是女人,我看着既心疼又佩服。”

面对“心中是否觉得委屈”的问题,张海莲笑着说:“刚开始肯定觉得委屈,我流了多少次眼泪,已经记不清了,不过哭过后还要伺候好公公。我没有读过书,但是我知道公公一辈子也不容易,到今天这样也是没有办法,伺候老人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张海莲说,她的丈夫和子女都特别理解她,有这些,她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今年过年,我老公就拉着我手说感谢这个家有我照顾,他才能安心在外面打工。我女儿和儿子回家也是抢着和他爷爷睡,帮忙换纸尿裤、穿衣服、接尿壶。”

张海莲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整个家庭,也给孩子们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看着孩子们这么孝顺,我就很满足了,比金钱更珍贵的就是孝心,钱再多都不如家人的陪伴!”张海莲说。

九百多个日夜,张海莲重复着看似简单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事情,书写着人间的至孝真情,这样的日子还在延续。张海莲用如水般平静的孝心践行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的千古名言,她的一言一行宛如温暖的春风,轻抚老人的心灵,浸润孩子的心田,也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新闻推荐

陇东学院四十周年校庆公告 (第一号)

桥山莽莽,环江汤汤。黄土大塬,厚土高天。化育人文,代有盛事。维我陇院,巍然立于大塬之心。养贤育才,立德树人,弦歌不辍,薪火传承...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