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劳务市场用工“火”农民工用手艺致富

陇东报 2018-06-05 20:37 大字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李馨怡

夏日来临,用工活跃,位于西峰区东大街社区广场的农民工“揽活”市场也愈发热闹。

上午6时,这里就陆陆续续坐满了“等活”的农民工,他们一边吃着自己带来的馒头,一边聊天,了解最近的市场行情。10时左右,是雇主招工高峰期,时不时有农民工围上去,热情地介绍自己最擅长的技艺,并将写有个人信息的简易名片递上去。到了11时,大部分农民工都找到了活儿,只剩下零星的几个人。

“前天刚做完一个房屋装修,今天早上又接到活。”接到新活的农民工孟德强心情非常好,乐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干这行就是辛苦,其实收入还是不错的。现在城市发展这么快,建的高楼越来越多,人们买了房总要装修,只要手艺好,诚实守信,就不愁没有客户。我一年好的时候有6万元的纯收入,不好时也有4万元,感觉和上班的人一样,时间还自由。”

来自西峰区董志镇陈户村的农民工张宗良接过话茬,说起了自己现在的生活。“我每年只在农闲时出来揽活,就几个月也能赚3万多元,加上孩子们每月寄回来的钱和地里的收入,一年差不多收入5万多元,日子还算舒坦。我平时骑摩托1个小时就到家了,也挺方便的。”

记者发现,农民工市场也不乏年轻劳动力。在一名雇主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85后”刮房师傅梁博,只见他轻轻跃上施工架进行粉刷,眨眼的功夫,灰色的水泥墙就变成了白色。这样的动作,他每天重复成千上万次,虽然辛苦,但多一份付出就多一份回报。按市场价每平方米8元计算,这100平方米的房子,两天时间他至少能赚800元。“我一年能赚7万元,除了供养弟弟读大学,每年还能给父母寄点钱。”梁博说。

为了提高自己的手艺,找到更多活儿,梁博买了许多有关腻子粉和涂料施工工艺的书籍,白天在外边揽活,晚上回家就看书钻研。“现在技术稳定了,不管雇主有什么要求,我都能根据材料的特性,刮出客户满意的效果。”梁博说。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像梁博、张宗良、孟德强这样的技术农民,赶着城市发展的脚步涌入城里,成为城市发展的贡献者,通过自己精湛的手艺,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新闻推荐

王向晨来庆阳市调研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情况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李彬本报讯5月31日,省体育局局长王向晨来庆阳市调研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情况。王向晨先后前往陇东冰雪...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