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民六旬“猪倌”网上奔“钱景”

陇东报 2018-05-23 10:09 大字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张昶昶

来到关川村第川组的郑新民家时,他正拿着平板电脑和饲料供应商谈购买猪饲料的事情。“如今,村上通上了互联网,在家就能知道养殖行业的动态和市场行情,足不出户就可以做生意了。”郑新民说,他和各大养殖场都随时保持着微信联系,他们之间的交易也直接使用微信支付。

今年60岁的郑新民,和妻子在家边务农边经营自己的养猪场。由于前多年儿子上学和结婚的花销,一家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郑新民一家2013年进入贫困户序列。

成为贫困户,面对的是靠政府还是自力更生把日子过红火的选择,郑新民选择了自力更生:“我和老婆身体都还好着哩,我们有养猪的产业基础,要靠发展产业来脱贫。”

说起养猪,郑新民从1999年就开始养猪了。那时,他养了2头母猪和1头种猪,是村上的“猪倌”。刚养猪的几年,生猪价格好,效益也不错,但两三年后,受到口蹄疫等传染疾病的影响,生猪价格大幅下滑。

“那段时间,太艰难了,养得越多,亏得越多。”郑新民说,面对不景气的行情,他一边学习传染病的预防,一边坚持精心照顾着没有出栏的十多头猪,每天担水打扫猪舍卫生。

2012年以后,养猪的效益慢慢开始凸显,郑新民逐步扩大了养殖的规模。现在他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73头,年出栏成猪10头、猪仔200头,收入两万多元。2014年,成为贫困户一年后,郑新民就靠自己的努力脱了贫。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郑新民又遇到了水和路这两个问题。他的帮扶干部得知后,积极联系项目,2015年为其打小电井1口解决了水源问题,2016年为养猪场通上了水泥路。在帮扶干部帮助下,制约发展的两个瓶颈问题都解决了。

在扩大养猪规模的同时,郑新民还养了羊。2015年时,他得到了5只“扶贫羊”,现在已经扩大到了十多只。郑新民的妻子张从妮信心满满地说:“虽然已经脱贫,但还要继续努力,做到脱贫后不再返贫。”

前不久,郑新民通过网络在山东一个养殖场订购了100只湖羊,他准备把养羊的规模也扩大一下。

新闻推荐

整治校园周边交通乱象 治表更需治本

■焦敏龙每到放学时间,学生家长们驾驶各类交通工具,早早等在学校门口准备接孩子回家,导致周边交通一片混乱。一个很重要的原...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