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洼村 “变”出来的产业新村

陇东报 2018-04-25 01:34 大字

■通讯员 盘小美 邵丽文

暮春四月,在西峰区董志镇庄子洼村,大大小小的果园分布在村庄四面八方,果园里整齐排列的苹果树长势喜人,农民忙着除草、打药……

“以前种粮食,辛苦不说,收益还不好。现在把土地交给村里的果树合作社,前三年有土地流转费,果树挂果后,每年还有分红。”村民折新礼笑着说。

地处蒲河川沿线的庄子洼村,曾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如今,因为一场以党支部为引领、合作社(企业)为带动、农户为主体的“三变”改革,开启了一条产业兴村之路,让50%的农户像折新礼一样,以土地入股,成了股东。

2012年,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庄子洼村塬边咀梢的小块地连成了大田,适合发展规模种植业,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后,决定发展苹果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果树从栽种到挂果得好几年时间,需要不少前期投入,为解决资金问题,调动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牵头成立了新光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集体+衣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和村组集体以土地、技术、劳务、资金等形式入股合作杜,通过统一规划、连片栽植,新建果园1000多亩。

“目前农户主要通过A、B两种模式入股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金万锋介绍,A模式是把没有经营能力的33个农户的土地全部纳入合作社,实行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经营管理,前三年,采取100元/亩的“基础分红+劳务收入”的方式,保障群众收入;果园有收益后,纯利润的70%归农户,30%归合作社;以33户土地权属户和66户贫困户为基础,组建专业劳务队伍,定向服务合作社,实现经济收入和技术培训双收益。B模式是将有经营能力的76户、698亩苹果纳入合作社,由农户自主经营,合作社提供农资化肥和技术指导,果园进入收益阶段,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对商品果统一营销,农户与合作社按9:1的比例进行分红。

村民金彦杰原来在家种地,收入微薄,一家5口住在窑洞里。金彦杰把家里的13亩地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和妻子到西峰务工,年收入超过5万元。去年不仅把窑洞翻新,还盖了5间新房。

“今年果园已进入挂果期,如果没有这次霜冻,今年就能收入120多万元。”金万锋说,“两年后果园进入盛果期,苹果亩产量预计在5000斤以上,1000多亩果园的总产值将达到500至600万元。”

苹果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庄子洼村“两委”又把眼光投向了乡村旅游业。去年,村里依托蒲河川区生态资源,招引甘肃玖月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姜咀、刘咀、宋湾3个组33户农户的耕地、荒地、村级建设用地指标及全村6个村民小组集体的1000亩荒山入股,采取“支部+旅游公司+集体+贫困户”形式,打造漫城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业。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3.6亿元,计划用6至10年时间建成黄土窑洞文化片区、传统农耕体验片区、民间技艺再现片区、黄土大塬演艺片区等4大功能区块。目前,已完成前期勘探、测绘、设计、土壤、水质检测等工作,正在进行立项手续完善、征地手续办理、大环境景观营造和开工准备。”金万锋介绍,项目建设期间,6个集体组织享受基础分红13万元,33户农户采取“基础分红+劳务收入”的方式获得收益。项目设完成后,将6个集体组织和33个农户及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一并量化折股,按照股比享受分红,入股的村民还可以优先在景区务工或经营实体店,实现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保障。

新闻推荐

塑造文明市民涵养城市文明

■杜斌伟市民素质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的素质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我们要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理念,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强化宣传引领,注重行为引导,用塑...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