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 政府开“药方”群众发“药财”
本报讯(记者解天文 通讯员贺丰成)近年来,环县依托自然条件优势,加大对“五小”产业的政策扶持,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
最近,甜水镇邱滩村村民刘彦军将种植的60亩柴胡全部挖出,雇用村上的群众进行分拣。“刘彦军是村上出了名的种药大户,最近雇用我们分拣柴胡,拣一天130元,在他的带动下,我也种了10亩柴胡。”村民徐廷说。
“要不是村党支部书记支招,谁能想起种植中药材。”提起种植中药材的起因,刘彦军很是感慨。2013年,刘彦军因腰椎间盘突出,做手术花费了近6万元,从此不能干重活。当时,他上有患病的老人,下有上学的儿女,生活很是拮据。正当刘彦军发愁的时候,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来到他家,为他耐心地分析种植中药材的性价比,中药材种植对劳动能力的要求比较低,1亩地能收入4000元左右,效益比较好。在村干部的鼓励下,2017年,刘彦军尝试种植黄芪等药材20多亩,收入了2万多元。
“我看到种植中药材的效益这么好,就把种植面积从20亩扩大到200多亩。今年每亩柴胡能卖4000元,我还建办了合作社,想带领更多的村民跟我一起干。”刘彦军说。
在洪德镇的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里,虽然天气寒冷,但扎一斤甘草5元,剪一斤甘草段4.5元的“红利”激起了群众的“上班”热情。村民袁芳琴说:“我去年搬到新农村居民点,在车间里剪药,一天就能挣60元,4个月收入了4000元,还可以回家照顾孙子,做到了生活赚钱两不误。”
同样,在洪德镇河连湾村,中化集团援建了一所扶贫车间,主要从事中药材加工。该车间总投资330万元,其中援建资金162万元,今年7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带动贫困户50户,年人均纯收入能达到2万元以上。
环县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中药材种植加工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建立了千亩柴胡和板蓝根种植基地,涉及小南沟、虎洞、毛井、车道、樊家川、八珠等乡镇,建立了秦团庄、城东塬两个500亩以上的黄芪种植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已有中药材种植户1629户,种植面积达6.52万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彩霞)近日,陇东学院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啸编著的《走进甘肃》旅游文化丛书分册《走进庆阳》由甘肃教育...
环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环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