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曲子46年前两个生产队的整体搬迁

陇东报 2020-07-14 00:49 大字

讲述人:蔡生宝

曲子是我曾经三次工作过的地方。

1973年后半年,县上组织工作队到农村驻队工作,我先后随队到曲子公社西沟大队和马家河大队驻队帮助工作几个月。

1974年,县委常委每人安排主抓一个农业学大寨点,县委副书记王平同志的点是曲子公社刘旗大队。这年开春,王平书记叫我到他的点上工作,一同还有县农机局干部付明贤同志,我们驻队工作整一年。这个大队共有10个生产队,川区6个,塬区2个,山区2个。川区条件较好,土地大部分是水浇地;塬区土地比较平,条件还可以;唯独南沟和北掌2个山区生产队地理条件差,且山坡地也不多,群众生活很艰难。遇到旱年,吃粮靠国家供应,买粮钱靠银行贷款。他们平时也只有趁曲子逢集时,提上几个鸡蛋,挖上几斤葱变卖,以买回食盐和照明的煤油等生活必需品。山荒地又很少,没有宽敞的草场,不宜养羊。这种境况,群众啥时候才能翻身过上好日子?这个问题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1975年,县上将我由县卫生局局长调任曲子公社党委书记。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旗大队南沟和北掌两个生产队的贫困问题。要使那里的群众摆脱贫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我想能否把这两个生产队搬迁到川里?

搬迁农户,最关键的就是土地问题。可以用改河增地的办法来解决。合道川河是由刘旗大队的腾旗生产队西山根底向东南方向经过张旗生产队流入环江,改由张旗生产队向东北方向流入环江。使原来的河道由一个弧形改成直线,这样就使原来的河床变成了一块350多亩的水浇地。改河所增的土地按各生产队投工分配,南沟生产队分得的土地留给了川区生产队;北掌生产队分得的土地兑换给川区刘旗塬上的土地。

经过反复走访、考察,我觉得可行。就和时任刘旗大队支部书记的王金荣同志商议,决定把这两个生产队整体搬迁出去。将南沟生产队16户96人,划分到川区6个生产队;北掌生产队14户97人搬到刘旗塬上。公社党委形成了详细的搬迁方案,报请县革委会批准后,于1976年实施搬迁,进行异地安置。

在上世纪70年代一下要把两个生产队整体搬迁到异地落户安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一是做好迁出户和接受队的群众思想工作。迁出户要搬离世代居住的村庄,故土难离,老年人有些不舍,但中青年看到了川道农活轻省,交通便利,乐意搬迁,很快统一了认识,做通了老年人的工作;接受队的群众有些不满,但我们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解释方案、统一思想、广泛宣传,各生产队很快也提高了认识,以大局为重,从思想上接受了搬迁方案。

第二是解决迁入户的住房。各生产队选定迁入户庄址,以自建为主,宜房盖房,宜窑挖窑。生产队集体投工给予帮助,实在有困难的公社用救济款给予适当补助。

这项浩大的改河搬迁工程,得到了全大队群众的大力支持,积极响应,共投资2万余元,投工 20000多个,移动土石27万立方米。在那个吃粮十分紧缺的年月,主要靠人力完成这项工程,实在不易。

1976年底,30个搬迁户全部搬离,落户新址。他们在川里生活,住上了新庄子,种上了水浇地,走上了平坦的柏油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

这两个生产队搬迁后,南沟作为公社的社办林场,北掌作为刘旗大队的队办林场。南沟林场,由公社抽调全社各大队部分劳动力,以民兵为主组建农田基建专业队经营管理,对比较平缓的山地进行平整,栽植果树,办起了果园;其余山地栽植各种树木进行绿化。北掌林场也在王支书带领下,植树造林,很快建起来了。

后来南沟、北掌被县上列入八小流域治理项目,经过几年的治理,经地、县林业部门评估验收,达到了治理要求。验收报告存档于环县档案馆。这个林场受到时任地委书记云尚秀同志率领各县县委书记、县长及地区有关部门领导参观,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些年来,凡是遇到当年搬迁的群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感激把他们从山沟搬到川道,改变了他们劳动生活环境,开阔了视野,方便了孩子上学,进而改变了家人的命运。我总说,你们不用感谢我,应该感谢你们的老支书王金荣同志和公社党委。实践证明,对这两个生产队实施异地搬迁安置是正确的,算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实事。

四十多年过去了,回忆起来仍感欣慰。

新闻推荐

环县:群众在肉羊链上脱贫致富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解天文近日,走进环县耿湾乡四合塬村真旺富民肉羊养殖合作社内,一排自动饮水、自动出粪、羊粪分离...

环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环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