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饸饹面
□ 杜清湘
环县人过红白喜事,来宾先喝汤,再入席。喝汤不是喝粥或肉菜汤,而是津津有味地吃几碗羊肉臊子饸饹面。
环县饸饹面选料精细,做工讲究,味道鲜美。到环县农村跟事,最让人向往的是羊肉臊子饸饹面,吃得最香也是羊肉臊子饸饹面。
饸饹面锅称汤锅,事没过完,汤锅不闲,饸饹面源源不断地端上餐桌。过事时,厨房里支起两只铁锅,一口汤锅,一口面锅。锅前主厨是村子茶饭最好的妇女。
汤锅前几位妇女忙乎着。主厨精选本地山羊肉与洋芋、白萝卜切成同等大的丁块臊子,满满一大盆。往铁锅里倒入羊油混合胡麻油,点燃柴火烧锅。火苗在锅下跳跃着,食油在锅里翻转着,臊子在锅里翻炒着。扑鼻香味冒了出来,加开水滚上几滚,调入葱花香菜,热腾腾、香喷喷、油汪汪羊肉臊子汤,满满一大锅。
主厨指导劲大的男人翘面,几十斤上好荞面加上水,翘了翘、揉了揉,翘好、柔顺、回醒。火旺了,水开了,床子支到铁锅上。主厨将面团塞进床舱里,汉子抱起床子,睁大眼睛,伸着胳膊,用力压下去,一根根细长的面条在翻滚的开水锅里盘旋着。巧手妇女用筷子捞到碗里,转入汤锅加汤。羊肉臊子面做好了。
餐桌已摆上韭菜、豆芽、咸菜、蒜泥、油泼辣子。一碗碗臊子面在端盘人吆喝声“油、油、油”端上了餐桌。等待喝汤的人没有谦让,没有恭维,争先恐后,端起碗就呼噜噜吃起来,鼻尖不时渗出点滴汗水。有贪婪者,吃着碗里的,看着桌上的。
主人家热情大方,一定要让来宾吃好喝好。一会儿到厨房望一望,喝一口汤,尝一口饭,交流交流;一会儿到餐桌前瞧一瞧,看有没有面,有没有小菜,招呼大家多吃点。看着来宾一个个吃得满心欢喜、打着饱嗝,像是得到最好的奖赏,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环县羊肉臊子饸饹面如此受欢迎,不仅仅是做工精细,更是制作原料与众不同。
环县山场大,养羊多,吃了地椒椒草的羊,宰杀的肉鲜嫩味美,不膻不腻。环县土地面积广,昼夜温差大,主产的荞麦品质上乘。
荞麦是环县主要粮食作物,入伏前播种,中秋节前后收割。庄稼人面对十年九旱、靠雨吃饭的天时,从荞麦下种那天起,等着、掐着、盼着几场及时雨。
天旱了,庄稼人望着干枯的禾苗,一脸无奈的表情,一副欲哭无泪的怨恨。
雨下好了,荞麦苗绿汪汪,像池塘荷叶;雨下好了,荞麦花粉嘟嘟,像落日晚霞;雨下好了,荞麦秆上挂满红口袋、绿口袋、麻口袋、黑口袋,一粒粒、一串串。庄稼人笑得眼睛眯成了缝。
荞麦成熟了,收割了,上场了,打碾了。毛驴在磨坊转了一圈又一圈,勤劳妇女不停地用笤帚在磨盘上扫着,不停地用面箩隔着、筛着、旋着、箩着。瞬间,荞皮与粉粒脱离,粉粒变成了粉面,黑驴变成了灰驴,年轻妇女变成了头发、眉毛花白的老太婆。
一袋袋雪白的精粉倒进了面柜。宰一只山羯羊,切一盘羊肉臊子,庆祝丰收的面条下了锅,纯正的羊肉臊子饸饹面端上了桌,一家人吃得畅汗淋漓,喜笑颜开。
最美的汤锅,别样的喝汤。喝出了黄土地的清香,体味了老百姓的勤劳,爱上了环县人的热情。
新闻推荐
农民日报记者吴晓燕鲁明“当前,庆阳还有1个贫困县、28个贫困村、1.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摘帽、0.84万已脱贫人口存在返贫、1....
环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