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带贫效应 一个深度贫困县的产业脱贫之路(二)

陇东报 2020-04-19 00:45 大字

本报记者 闫慧

随着环县中盛百万只肉羊屠宰及深加工厂的建成投产、3个万只基础母羊繁育场和1个5000只育肥待宰场的配套建设和124个千只湖羊标准化示范社的建成运行,1条从规范化种植养殖、湖羊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深加工到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全国终端销售渠道一体化的肉羊全产业链逐步形成。

去年以来,环县全力打造甘肃省肉羊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发展第一县,提出以“五好标准”创品牌,实施链条延伸工程。“五好标准”,即好地好肥种好草、好草好方配好料、好料好种育好羊、好羊好羔进好场、好厂好技产好肉。

“从配方种草,到良种选育、集中育肥、科学养殖,再到羊肉的生产、销售,全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这一系列的规范、标准,对推动全县肉羊全产业链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意味着,我们告别了传统的养殖模式,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养殖模式在全县推广开来。”环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靳善宁说。

一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与现代肉羊产业的对接,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产业革命”,还有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

从2017年至今,姬永锋一直在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万只基础母羊繁育场场长、养殖场总场长等职务,负责羊场的技术指导、疫病防治、饲养管理、良种繁育等工作。

“我在大学学习的专业就是兽医畜牧,毕业之后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正好赶上全县大力发展羊产业,而且引进了龙头企业,把养羊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姬永锋说。

如今,在姬永锋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羊产业的发展中,从最初的20人逐渐增加到200多人,并成立了环县大学生养羊产业协会。他们活跃在“331+”养殖合作社、千只湖羊示范合作社以及乡镇村组,从事养殖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

“大学生的参与一方面起到示范带领作用,一方面很好地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姬永锋说,“过去很多人不理解,父母好不容易供个大学生出来,结果还是放羊的。但现在观念不一样了,人家都说我们是搞科学养殖的。”

在姬永锋看来,传统养殖方式是粗放型的,现在则是精细化喂养、标准化管理,肉羊的品质提高了,农户的收益也增加了。

比如,传统养殖方式在喂养环节上往往是“有什么喂什么”,而现在是“需什么喂什么”。不仅要优化草料比例、均衡营养搭配,还要根据成年羔羊、孕前孕后等羊只不同生长阶段,分群精准饲喂。依靠科学喂养方式,羔羊的成活率能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95%以上。

靳善宁说:“有了优质的种羊供给和标准化的养殖技术,通过学习管理模式,可以复制推广到千家万户,农户自己组织生产,饲养、繁殖之后,再由中盛公司按高于市场的价格,保护收购。”

今年,环县计划创建26个养羊专业村,将现有的4268户养羊专业户,按照“10+1”标准养殖湖羊,统一建设标准化的羊棚、草棚,购置饲草机械,政府给予补贴。羊棚按不同规格,每户补助12000元—18000元;草棚每座补贴7000元;购置饲草机械补贴2600元—3800元;湖羊基础母羊补贴每户不超过5000元,各项补贴加起来超过3万元,基本解决了农户的投资建设问题。

同时,每个专业村配备“三队一站一室”,即防疫服务队、牧草保障队、技术指导队和品种改良站和农金室,全程跟踪指导,分群饲养,为全县肉羊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借助肉羊全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发展,环县将贫困户细分类、全入社、全带动。对26584户有劳动力、有发展产业基础的“两有”贫困户,采取“入股带动+自主发展”模式,把扶贫到户资金按户均1万元标准入股到合作社,每年按10%固定分红1000元;下剩1万元根据贫困户意愿,采取种羊补助、饲草机械补助、棚圈补助等形式补助到户。对5517户无劳力、无技术、无资金、有致富意愿的“三无一有”贫困户,采取“入股带动+互助合作”模式扶持,把2万元到户资金全部入股到合作社,并为每户投放3万元3年期产业贴息贷款,贫困户以5万元资金入股合作社,购买种羊进行“户托社养”,每年净收益4500元以上。贫困村以村级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社,按照每年10%固定分红,已累计分红1404万元,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达到6.53万元,彻底消除了“空壳村”。

“目前企业主要有3种带贫模式,一是入股,即贫困户用扶贫资金入股,每户1万元,养殖收益分红;二是合作共建,合作社与村集体是投资人,由企业运营、管理,年终利润分成,贫困户受益更有保障;三是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实现劳务收益。”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脱栋梁说。

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环县肉羊全产业链带动全县4.8万户农户发展养殖、5.5万户群众种草增收,合作社和农户生产经营效益明显提升,农户养羊收入超过3万元的2.5万户、5万元以上的1万户、10万元以上的1017户。全县农民人均来自草羊业收入由2018年底的3000元增加到了4500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60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环县1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本报讯(记者李文通讯员张婷)日前,环县1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6.87亿元,涉及文化、交通、教育、产业等领域,这些项目的实...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