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堂供销合作战线上的模范共产党员
李建堂,环县曲子人,1934年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陕甘宁边区供销合作战线“特等劳动英雄”“种蓝劳动英雄”,中华全国第一届合作社工作会议代表。
李建堂年轻时以农为业兼营染坊,做些小本生意。1934年11月,在庆北游击队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他积极主动帮助游击队侦察敌情,传递情报,散发传单,宣传革命道理。1936年6月,西征红军左路军解放了曲子,李建堂任曲子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积极投入革命工作,表现突出,1939年1月被中国共产党吸收为党员,任曲子区区长,继而被庆环分区选派到延安干部学校学习一年,1940年8月,任曲子县政府第四科(生产科)科长,分管全县生产建设工作,1941年6月调任曲子县合作联社主任。
1941年,正值国民党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时期,棉花、布匹、纸张等边区不能生产自给的东西十分紧缺,为了搞活流通,发展生产,解决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李建堂和县联社工作人员走乡串户,分赴合道、木钵、曲子、八珠、马岭等地,宣传互助合作政策,动员群众用现款或实物入股,扩充合作联社资金,经过宣传动员,当年全县入股社员达4183人,入股资金达15万元边币。第二年,他用群众入股的羊毛、皮子等土特产品,从国民党统治区固原、镇原、西峰等地商贩手中换回棉花、布匹、纸张、铁铧等物品,缓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并在年终给入股社员兑现了分红,联社资金得到充实,李建堂受到曲子县政府和陇东分区合作社表扬。
1943年,按照边区政府合作联社“民办官助”方针,李建堂改变合作联社工作方法,退还旧股,扩大新股,增办脚户店、染房店、信用社、铁匠铺等附加营业,使联社入股资金由原来的15万元边币增至1千万元边币。在资金使用分配上,侧重棉花、布匹、一般生活用品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物资,由于资金分配使用得当,加上改变了工作方法,曲子县合作联社1944年全年获利4205万元边币,盈余为陇东各联社之首。当年7月,李建堂被陕甘宁边区政府评为供销合作战线“特等劳动英雄”,奖给二毛皮袄一领、呢子衣服一身,《解放日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他的事迹,并将画像刊印在头版。
与此同时,李建堂还积极学习种蓝打靛技术,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改变边区群众用草木灰、槐树籽作染料的落后局面。1943年春季,他从国统区换回蓝籽300余斤,组织群众在曲子试种,不料试种成功,喜获丰收,李建堂立即按照学到的打靛方法,带领联社工作人员打坝、烧石灰,指导群众打靛,成功制出土靛1.5万斤。用土靛染出的布颜色鲜,价格便宣,消息传开,附近的染匠们纷纷前来学习土靛染法、争购土靛,种蓝农户获利,种植积极性高,李建堂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被老百姓称赞为“农民状元”。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召开,李建堂被评为“甲等种蓝劳动英雄”,奖励边币2万元,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接见。在大会上,李建堂讲了自己种蓝打靛的经过和方法,边区建设厅号召各县劳动英雄向他学习,并要求大面积推广种蓝。
第二年春季,边区各县普遍种蓝,李建堂在环县、曲子、华池、镇原、庆阳等地举办的打靛技术训练班之间来回指导,培训打靛技术人员,《解放日报》以《李建堂的打蓝课》《李建堂同志的打靛经验》为题,向边区各县介绍他的打靛方法。
1946年,曲子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备战,李建堂从战备需求出发,用县联社盈余的资金,从国民党统治区商贩、逃兵手中购买火药、炸弹、枪支,补充曲子县游击队装备,帮助民兵试制火药,制造木雷、石雷,组织铁匠为民兵打造大刀、长矛。1948年1月,李建堂把隐藏的联社货物悄悄运到柳树渠叔父李恒富家,保护了县联社货物的安全。
1950年6月,曲子县合并于环县,李建堂调到环县联社工作,7月,他作为全国生产合作战线上的优秀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中华全国第一届合作社工作会议。从北京回来后,虽已身患重病,但他仍坚持工作,不幸于1951年1月25日因病逝世,终年55岁。
新闻推荐
通讯员解天文寒冷的冬季,挡不住乡风文明践行者的脚步。环县天池乡曹李川村近日举行了一次文明观摩评比活动,村党支部牵头,抽...
环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