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会成:“洋芋也要科学种”
通讯员解天文
深秋时节,走进环县车道镇杨掌村,村里家家户户的洋芋都收获回家,堆积如山,村民党会成家的洋芋亩产达到了6000斤,而其他农户的洋芋产量不足4000斤。
“一样的品种、一样的耕地、一样的农家肥……问题在哪里?”面对差距,村“两委”、种植合作社和村民都在找原因。
2017年,党会成放弃务工,回乡务农,把洋芋作为致富产业来种,第一年,亩产3000斤左右,这个产量和外地产量差距很大。面对如何提高产量的问题,党会成选择了向书籍、网络求助。
第二年,党会成没有盲目下种,因为他在学习中了解到了一些种洋芋的科学方法,如种洋芋用农家灰肥比较好,种植时间不能太迟也不能太早,要根据当地节气和气候状况下种,洋芋花期要认真锄草松土,采挖入库的洋芋要注意防寒,要在科学种植管理上精耕细作等等,党会成种洋芋的每一步都有科学的安排。
自从学习了洋芋的种植技术以后,党会成便因地制宜,认真分析了当地的种植条件,趋利避害,利用肥沃的土地优势,把洋芋当作特色产业来打造,实施脱毒种薯,利用黑膜进行全部覆盖,按照一定的配方施肥,让洋芋成为绿色无污染的高产农特产品。2019年他种植的10亩洋芋亩产近6000斤,净收入超过2万元。
为支持杨掌村洋芋产业发展,当地政府积极投资60万元,帮扶单位也投资20万元的资金扶持,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且政府免费提供籽种、地膜,农户负责种植,合作社负责销售,解决了农民广种薄收、销售难的系列问题,为了保证洋芋的优质品种,杨掌村采取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统一储备,建立洋芋储存库,划分等级,分类储存,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在党会成科学种植的启发下,杨掌村群众种植洋芋的积极性持续升高。村上决定把洋芋当作最增收的产业来发展。“去年,全村共种植洋芋3000余亩,收入达到150万元。”杨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杨志凌介绍说,今年的洋芋,预计收入可超过200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文环县,是一块红色沃土。从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环县,到1936年红军决胜山城堡,结束长征;从红军西征解放环县,到陕甘宁...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