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药香富农家

陇东报 2019-09-10 01:48 大字

本报记者 闫慧 吴树权

种了一辈子地的梁德奎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一株株小小的药苗,栽到地里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就给他带来了2万多元的收入,让他不再为两个孙子上大学的费用发愁了。

在环县秦团庄乡新集子村,今年69岁的梁德奎,称得上是种地的一把好手,家里的农活基本上都是他和老伴两人打理。这些年来,老两口起早贪黑,日夜操劳,院里种着蔬菜,圈里喂着猪、养着羊,家中种植的几十亩地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每年,梁德奎都把这几十亩地规划得很详细:10亩种植小麦,每年能打4000多斤麦子;20亩种植玉米;10亩种植苜蓿草,主要用来喂羊;剩下的种植荞麦等小杂粮。每年能收入1万多元,以供养两个孙子上学。

地里还能种药材?这对于梁德奎来说是个新鲜事儿。自从2017年村上成立环县环芪康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老人渐渐对中药材种植有了新认识。

去年3月,在合作社的全程指导下,梁德奎拿出24亩地尝试着种植中药材黄芩。他每天都要到地里转一转,查看苗子的生长情况,有空就去松土锄草,“种药材是个细致活,浇水、施肥既要把握度,还要把握量,如今这地里的药材长势很好。”说起中药材种植经验,梁德奎头头是道。

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之所以敢于“尝鲜”,离不开合作社的带动和指导。“去年价好,24亩地一共卖了390斤籽种,每斤65元,比往年种那几十亩地的收入高多了。过些天再收割一次籽种,还能收入2万多元,到了明年再把药卖出去,这三年都有收益。”梁德奎算起了收入账。

环县环芪康中药材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率先在新集子村试点种植黄芪、黄芩1050亩,效益超过预期,当年实现收入20多万元。2018年,合作社将种植规模增加到2300亩,借助中国化学工程集团30万元的产业帮扶资金,通过村集体入股20万元、贫困户配股10万元的方式,建立“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一药分三金”模式,即土地入股分“股金”,土地入股,亩均100元;本家务工赚“现金”,就近到基地务工,亩均收入400元;短快保底得“红金”,产业补助资金亩均300元。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接替坚守践使命 环县虎洞镇刘解掌村两任驻村队员为村谋发展纪事

本报记者李文通讯员胡宇飞一个村,两个人……村——虎洞镇刘解掌村;两个人——先后接替的两名驻村工作队员,前者是县科技局干...

环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