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粉花双手织出“幸福毯”
本报记者 李文 通讯员 胡宇飞
挑线、插线、打8字结、剪线一气呵成,一幅栩栩如生牡丹图渐渐呈现眼前……在环县地毯厂,47岁的罗粉花一双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恍若翩翩起舞的蝴蝶,快速地编织着地毯。
罗粉花是一名有着30多年织毯经验老艺人,也是环县地毯厂里有名的织毯能手。罗粉花是环县环城镇耿家沟村人,16岁时,为了生计来到了环县地毯厂当学徒工,这一干就是30年。
“开始的时候坐在师傅旁边看她织,后面就跟着她一步步学,再后来自己单独做,师傅站在后面指导。刚开始的时候我话都不敢说,稍微一分心就做错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罗粉花一只手编制,一只手割线,手里的活一点都没落下。就这样她跟着师傅整整学了半年才勉强可以独立织毯,三年后手艺才开始熟稔不出错。
未画竹而胸有成竹。地毯图样虽然挂在织线的后面,罗粉花却只盯着挂在自己面前的地毯,“织毯已经30多年了,大多图案看一眼就记住了,基本上不需要看图样了。”罗粉花自信地说。
说起初学的时光,罗粉花提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苦”。那时候很师傅严格,手里经常拿着一根竹尺,只要一做错就打手,虽说师傅心疼她年龄小下手很轻,但一天下来她的双手依然通红。说起师傅,罗粉花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正是师傅的严苛让我有了今天娴熟的技艺,获得了‘织毯能手’的称号。”
罗粉花的记忆中,真正的苦,并不是师傅的严厉教导,而是一天到晚指甲骨肉分离似的生痛。她每天晚上都要用热水泡手,止痛消肿,第二天才能继续编织。
罗粉花伸出自己的手,30多年的工作已经让她双手变形,几乎每一个手指都向外翻,中指变形最为严重。长时间的用力让她手背上的皮肤比同龄人多了很多的皱纹。“现在指尖都有了老茧,织一天地毯也不会有任何感觉。”罗粉花笑了笑继续埋头织毯。
2017年,环县地毯厂的织毯车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先进班组”,该车间也是环县指定的“扶贫车间”,罗粉花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天坚持着织毯,每月净收入达到2000多元。“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毯厂采用了机器织毯,虽然速度快,但工艺和质量没有手工的好。”罗粉花一脸自豪。
织毯是个苦差事,如何让手工和机械化融合,既提高效率,又不降低质量,是罗粉花长期思考的问题。
新闻推荐
山城堡战役过去80多年了,环县有一户人家至今仍珍藏着这场战役中红军曾用过的一副马鞍。这户人就是罗山川乡苇子城村熊湾...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