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紫花开召唤幸福来 环县推进紫花苜蓿商品化建设纪实

陇东报 2019-07-04 08:49 大字

本报记者 李文

盛夏的环江两岸,金黄的小麦随风翻滚,最注目的是块块紫花苜蓿,迎风摇曳,到处是农机的轰隆声、农民的忙碌身影。

收割苜蓿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但在环县,却有特别的意义。苜蓿,不仅护了穷山僻壤植被,也让农民赚了票子。

环县人都有共同的感受:紫花苜蓿是农村最靓的风景,也是农民牢靠的财富。

种草加圈养既护植被也赚票子

环县,曾经十年九旱,因干旱和贫穷出名。早年,每到春冬季,山间、田野几乎是“赤地千里”,仅有的绿,就是被称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

“一次种,只管收。”农村老人都这么说。十多年前,少量的苜蓿只能用来饲养耕畜,保耕种,保粮食,解决温饱。羊享受不到这样的好草,只能赶到山里放牧,导致植被破坏,草场退化。

1998年,环县出台《环县百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退耕种植紫花苜蓿75万亩,使全县的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

百万亩的发展规划,只是开端。到2002年,原来蒿草不生的陡洼地被绿油油的苜蓿替代,原来逐年塌方的沟头被紫花苜蓿的根系织牢,原来漫山放牧的羊畜逐渐圈进羊舍,吃着饲草快速育肥出栏……因为紫花苜蓿,环县的山头、庄头在变绿,农民的脑袋、钱袋在充实。

山坡地种植紫花苜蓿,让环县合道镇陈旗塬村村民传登鹏获得了“第一桶金”。传登鹏家人口多,土地面积大,坡耕地也较多。看着坡地种庄稼,投入的肥料、人力一年比一年多,地力却一年比一年贫瘠,收成一年比一年少,吃够了亏本苦头的传登鹏转变了思路:在坡耕地全部种植紫花苜蓿,用来养羊,一次性种植,不需要再投入化肥,只需要每年收割就行,羊畜也不用再出山放养。

这一变,第二年就带来了效益。“羊的育肥速度、出栏速度明显加快了,遇到暴雨天气坡地再也没有水毁坑了。”有了好效益,传登鹏就坚持留存坡地苜蓿,20多年了苜蓿仍然旺盛,育肥羊畜的收入也成功供养了三个儿子上大学、操办婚事、置办新房。

传登鹏的故事,同样在环县多地发生。天池乡被全县列为“万亩种草养畜示范点”后,(下转4版)

新闻推荐

百件实事润泽百姓心田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帮扶环县纪实

本报记者李文初夏时节,在环县秦团庄乡的新集子村大坝咀塬上,一些群众告别了土地,去扶贫车间“上班”,每人每天收入一百多元,这...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