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加强民族村脱贫保障力度
本报讯(记者李文 通讯员白伟伟、张海霞)入夏以来,环县毛井镇杨东掌村村民李占发格外忙碌,与往年有所不同,他种玉米不再为了卖钱,而是给羊作饲料,他还把一半多的土地腾出来种草,也是为了羊的“口粮”。
李占发是少数民族,他所在的杨东掌村有100余户400多人都是少数民族,是环县的三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也是环县最贫困的地方之一。多年来,李占发靠种地维持生计,受气候条件限制,遇到风调雨顺之年,收入勉强过万元;遇上天灾,口粮都成了问题。
2012年,环县统战部为全县96户少数民族户每户免费投放2头牛,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产业增收。李占发领到牛后,精心饲养。6年多来,他家的牛已经发展到了6头,近三年,每年至少出栏2头,收入比以前好多了。
2018年,杨东掌村成立了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李占发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政府配股2万元,再配套羊舍建设费1万元,每年可分红4500元,3年分红13500元,还有5只基础母羊和1只种公羊。“分红收入、养牛收入再加上种植杂粮的收入,年底可以达到3万元了,今年就能脱贫了。”李占发高兴地说,“这都是政府关爱我们少数民族村发展的好处。”
和杨东掌村不同,甜水镇七里墩村20多户少数民族群众的致富方式主要是“技能+劳务”。为了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生活,2003年,环县将居住在芦家湾乡庙儿掌村的28户少数民族群众整体搬迁到环县甜水镇七里墩村,新建房屋,集中居住,并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
“门口就是硬化路、院子绿树成荫、房子宽敞明亮,孩子上学、购物、出行、务工都方便了许多,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七里墩村村民马世银说。
七里墩村村主任马钊说:“自来水全部入户,家家户户都是安全住房,硬化道路通到家门口,移动电信光纤接到户,种的全是水浇地,幸福日子乐悠悠。”
近年来,环县紧扣少数民族地区短板和问题,完善落实差别化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断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据统计,2011年以来,环县为少数民族村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南力)6月12日,市政协副主席苏秀霞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先后赴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董志镇南庄村西组、董志镇...
环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环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