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群众 用上抽水马桶

陇东报 2019-03-11 01:00 大字

记者 李文 通讯员 乔向军

日前,走进环县天池乡吴城子村,整齐划一的易地扶贫搬迁点格外整洁,往日街道的稀泥滩变身柏油路,农户门前堆放的垃圾和生活杂物也没了踪影。提起发生的这些变化,吴城子村村民周世琨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厕所,一些农户安装了抽水马桶,即便是旱厕,也修建得很隐蔽,打扫得十分干净。”

周世琨所说的农村厕所变化,是环县群众生活进步的一大标志。今年31岁的吴城子村村民罗绯绯讲起农村厕所进步的事,显得有些难为情。三年前,他居住在距易地搬迁点3公里的老家时,因厕所建设不到位,发生过许多尴尬。“20多年前,很多人对厕所卫生根本没有概念,孩子上厕所出了大门,在门前的菜园子里就解决了,大人则绕到隐蔽处的农田里,因为乱上厕所,经常有人因此踩了‘地雷’。”

随着社会逐渐进步,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也逐渐文明。农家相继出现了简易的旱厕,有些农家用废旧木椽围一个圈,有的用土筑一圈围墙,有的农家赶时代,尽管是土围墙旱厕,也分开了男女两间。

从没厕所到有了厕所,农村人如厕“尴尬”少了许多。但每逢连续降雨天气,总会因为如厕而被雨水淋湿,诸如此类情况时常发生。近几年,环县的大多农家都改建了厕所,砖砌围墙、男女隔开、加盖屋顶,“建一个农家简易旱厕投入近两千元,但群众都潜移默化地盖起来了。”吴城子村村主任周世琨说。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建机井、扬黄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自来水入户,一些群众家里不仅建起了卫生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隔几天可以冲一次澡,甚至在卫生间里也安装上了抽水马桶,生活和城里人没啥两样。罗绯绯家刚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住房时,他就一次性规划建设了卫生间,安装了马桶,自来水入户后,他家首先用上了抽水马桶,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以前因为厕所问题产生的尴尬再也没有了,卫生干净了许多,人的心里也舒服。”罗绯绯说。

新闻推荐

庆城县和环县融媒体中心分别揭牌

本报讯(记者李彬)2月21日,庆城县和环县融媒体中心分别揭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梁洪涛,省委网信办巡视员仇颖...

环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环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