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登昌 农业机械化让生活越来越好

陇东报 2018-12-25 10:54 大字

文/图 本报记者 吕赟 黄飞

在环县合道乡陈旗塬村村民敬登昌家里,大大小小的近10台农机械格外引人注目。今年52岁的敬登昌,几十年来一直以种地为生,并和各种农机械打交道。

敬登昌告诉记者,以前耕地都是牛耕,最早用的是木犁,后面用铁制的犁,播种用的也是木耧。牛耕效率低,每天也就耕一到两亩地。收割全凭人力,快的时候每天每个人也就收一亩地。十多亩小麦,从收割到晾晒、打场,前后下来得近两个月时间。“以前家里地多,每年仅耕地就得半个多月时间,种植小麦、玉米前后得半个多月时间。”敬登昌说。为了赶时间种植,他早上3点多便起床,赶着耕牛,驮着肥料、种子、农具下地干活。

1989年6月麦收时节,由于人力收割太慢,还没来得及收割完,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将麦穗全部打烂,成熟的小麦颗粒全部都掉到了地里。“没办法只能到地里捡了,总共才捡了3袋多小麦。”敬登昌现在想起来,仍惋惜不已。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革新,敬登昌再也不愿意靠人力种、靠人力收庄家了,他将目光投向了农业机械。

1991年,敬登昌用靠驴驮卖豆腐赚的钱购买了一台小型拖拉机,此后家里耕地、打场基本都靠这台拖拉机。那时候,整个乡镇上也只有两三台拖拉机,他是村里第一个买拖拉机的人,也是第一个受益于农机械的人。有了拖拉机,耕地、播种都快了不少。20多亩地,一天时间便耕完了,两到三个小时全都播种好了。节约出来的时间,敬登昌还给别人家耕地、播种赚钱。

敬登昌越来越认识到,种地还得靠机械,1992年,敬登昌又购买了一台大型的“40拖拉机”,在给自家耕种的同时,还给村里的人耕种赚钱。“不仅自家种地更方便了,前后两年时间,这台拖拉机也赚回了本钱。”敬登昌说。

农业机械的使用让敬登昌彻底告别了原来的牛耕人种,日子也越过越好。2008年,敬登昌更新换代了可以深耕的大型东方红“90拖拉机”。2014年,敬登昌又花12万多元购买了一台收割机。今年,附近乡镇药材种植面积比较大,敬登昌又购买了一台挖药机,在忙完自家农活后,便到附近的乡镇挖药赚钱。

如今,在敬登昌家中,已经摆放了各类农业机械近十多台,有各种型号的拖拉机,还有播种机、收草机、覆膜机、挖药机、深松机……

今年,敬登昌将自家的地大部分种了绿豆,收获了1.5万斤,全部深加工做成了豆腐,加上为别人耕地的收入,收入了20多万元。他还成立了环县老农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专门为村里及其他乡镇提供农技服务。“从牛耕到小机器,在变成大机器,工作效益提高了,收益也提高了。”敬登昌说。

新闻推荐

一场“机器换人”的革命 改革开放40年庆阳农机化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杜斌伟自走式果园旋耕机、开沟施肥覆土机、割草机、风送式喷雾机、半自动化采摘平台……今年8月,市农机化技术推...

环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