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人交通工具的变迁
通讯员 乔向军
“这些铁家具隔一段时间就要抬出来擦洗和溜达,时间长了容易生锈,虽然有些破旧,但帮我们几代人都省了腿。”近日,笔者来到环县洪德镇大户塬村村民陈三治家中,50岁的他帮儿子刚擦洗完轿车,又去侍弄几辆摩托车和自行车。
陈三治的父亲陈全礼是一名普通农民,今年84岁的他,大半辈子外出都靠步行。“那时候家里人口多,日子过得艰难,想上街买个东西,一个来回得步行40公里,一走就是一天,买粮食全靠人扛回来,太费事了。”陈全礼回忆道。
年轻时期的陈全礼一心想拥有一辆自行车。1977年,他用自家的4只绵羊换了邻居家的一辆破旧的红旗牌自行车。有了自行车以后生活便捷多了,不仅在路上的时间缩短了,在集市上购买的粮油还能用它驮着。“那时候的自行车都是加重型的,不好骑,坏了也只有自己动手修。”陈三治感慨道。
1989年,陈三治到了结婚年龄,那时候结婚讲究“三转一响”的“四大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父亲又为他购置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只要有一辆自行车,比如今开一辆家用小轿车都风光。”陈三治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有车”。
有了自行车,只要家里有需要出行办事的,陈三志都会骑着它穿行在乡间小路上。每当家里有需要到集市上去卖的黄花菜、杏核、杏干等农产品,他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完成。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兴起贩卖甘草时,这辆自行车帮他赚了不少钱。就这样,这辆飞鸽牌自行车,陪伴着他度过了近20年时光。
2007年后,儿子上了高中,陈三治每次送孩子上学总是晚点,让他很郁闷。于是他便花了2000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骑上摩托车后,才发现速度快还稳当,更重要的是想几点走都行。”陈三治说。
过了几年,陈三治把自己的这辆老古董交给了废铁场,从专卖店买了一辆崭新豪爵牌摩托车骑回了家……
后来,儿子陈彦龙也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公务员。由于单位距离老家近百公里,周末回家十分不便,2017年,陈三治为儿子购置了一辆小轿车。“过去坐班车回家得近5个小时,还要倒几趟车,现在开车不到两个小时就回到家了。”今年28岁的陈彦龙告诉笔者。
闲暇时间,陈彦龙开着小汽车,带着家人到周边风景区走走逛逛。但是在县城医院上班的妻子出行依然靠坐公交车,常常因交通拥堵导致上班迟到,令她头疼不已。前不久,陈彦龙给妻子买了辆小型轻便自行车。“每天骑着轻便自行车上下班,不仅解决了交通堵塞的难题,还能让我每天多运动一些。”妻子梁敏笑着说。
新闻推荐
每日甘肃网12月12日讯12月11日,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联合中国青年报社开展的寻访2018年度“最美中学生”和“...
环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环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