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山村民搬离土塌洼开启新生活

陇东报 2018-07-08 09:49 大字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文

窑洞,是环县人祖辈居住、躲风避雨的港湾。但这具有远久历史和地域特色的土窑洞,居住却极其不安全,坍塌、裂缝是土窑洞的常见问题。多年来,环县演武乡杨家洼村苏家山的20多户群众因居住在窑洞,饱受水土流失带来的不安全威胁。

苏家山是一道山梁,因山体滑坡形成了一个山梁尖、山坡陡、山底缓的土塌洼,群众在山坡修建窑洞居住,在山底种地。每逢暴雨,窑洞里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裂缝、渗水等现象,很不安全。

据年过六旬的村民王宏智回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群众每逢暴雨即将来临之时,就要忙着收拾好家里的东西,带着老人孩子转移到距离山顶较近的邻居家里,以防窑洞发生不测。

2008年“5·12”地震,苏家山出现了一道长约800米的裂缝,成为山体滑坡的严重隐患点,山坡上20多户群众的居住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

为了确保这20多户群众有一个安全的住房,演武乡党委、政府及杨家洼村“两委”班子共商良方——搬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在规划和建设期间,乡村两级在苏家山建立了突发事件预警工作台,驻村干部、村干部轮流值班,每逢有暴雨预报,及时通过电话、短信、敲锣、喇叭等预警,确保群众快速撤离。

新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建在苏家山山梁顶上,每户设计6间房屋,配套了三相电、人饮场窖、路灯、硬化道路等设施,距离公路不足一公里。

2012年,苏家山20多户群众搬迁到新居,宽敞明亮的房屋、方便的饮水、便捷的出行,村民们乐呵呵地住进新房子。一些村民房子装修后,一次性购买了平板电视、新式沙发等家电、家具,一些村民还买了小汽车。原来只用来种小麦、玉米等的耕地,也随着搬迁调整了产业结构,部分群众开始种植黄花菜,一些群众则通过技术培训、外出务工赚钱。

据杨家洼村党支部书记王世贵介绍,苏家山26户106人中,劳动力外出务工超过40人。村里还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加入演武乡的黄花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经济作物,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近年来,杨家洼村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村安全住房建设,新建易地扶贫搬迁点两处31户,实施危旧房改造200余户,该村315户群众八成以上通过各种政策扶助有了安全住房,一些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建起了新房,安全住房基本达标。演武乡借助政策机遇,全乡建起了20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安置370户1600多人,实施危旧房改造2000多户。

新闻推荐

环卫工王建平:“日子有了新盼头”

文/图通讯员李旺发“对我来说,现在的日子过得很知足,多亏扶贫政策好,生活有了保障,一家人过日子有了新盼头。村里给我安排了...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