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纪委倾心帮扶为民富

陇东报 2018-06-08 01:08 大字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李文通讯员乔向军

顺着盘山柏油路走进环县山城乡王山口子村,道路两边一行行笔直的巷道树,整洁的农家庭院,清新怡人的村容村貌,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个村子的新气象。

“自县纪委驻村以来,村里产业发展了,路通了,电也稳定了,环境卫生整洁干净,村民们精神面貌也改变了!”提及村子的变化,王山口子村党支部书记刘生儒露出了笑容。

凝心聚力办实事

王山口子村人口基数大,贫困面广。为了补齐村里贫困弱项短板,环县纪委紧盯致贫原因,对症下药。

为了给王山口子村办更多的实事,环县纪委从基础建设短板入手,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投资实施民生项目。新安装三台变压器,两个村民小组53户群众有了动力电,规划翻修3个土水池,计划分年度实施7个蓄水池项目,今年计划修建3个;规划实施3条9.4公里砂砾路和一座过水桥。这些民生项目的协调落实,进一步改善了全村的发展环境。

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快速脱贫,环县纪委各帮扶干部在制定和落实“一户一策”方案中,切准贫困户发展实际,制定可行的发展措施。年过六旬的王山口子村村民李忠和老伴都没有劳动能力,前些年儿子意外去世,家里没有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很拮据。正当李忠为过日子焦头烂额时,环县纪委找上了门,帮助制定“一户一策”方案,鼓励李忠发展养殖业增收。现在,李忠家新增牛存栏两头,羊存栏增加到47只,年内有望收入1万多元。

补齐短板亮产业

户向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3口人,老两口均已过60周岁,还有一个年过80岁的老母亲,一家人全无劳动能力,30亩耕地更是无力经营,生活困难。

和户向科一样,户义权和老伴也已年过70岁,无力经营自家的30亩耕地。经帮扶干部上门指导和建议,户向科和户义权依靠种草实现脱贫。

2017年,环县纪委衔接环县荟荣草业公司在王山口子村地膜种植紫花苜蓿270亩,2018年种植紫花苜蓿600亩。在王山口子村双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衔接县内企业在该村办了粮食银行分行,修建8间合作社库房,并和一些电商企业签订小杂粮订单种植协议。

王山口子村大多群众有多年的养羊史,依托“331+”模式,带动养羊大户60多户,100只以上10多户,50只以上50多户,目前全村羊只存栏共4800只,实现了以先富带后富。

改善环境洁齐美

近年来,王山口子村通过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动员群众义务栽植树木及树立先进典型、评选星级文明户等活动,提振群众脱贫致富精气神,促进精神脱贫。

环县纪委为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着力打造村级绿化亮点,鼓励群众回收白色垃圾及农田滞留废旧地膜10余吨,2017年先后在王山口子村实施退耕还林300余亩,土地休耕播种芸芥1440亩,栽植巷道树及庄前屋后绿化带4000余株。鼓励每一位群众从自觉清扫自家庄院、整理柴垛做起,形成“摒弃脏乱差,靠近洁齐美”的良好局面。

“现在的王山口子不同以前了,房、路、水、电样样齐全,产业强了,生活环境也改善了,计划2019年如期脱贫。”环县山城乡副乡长、王山口子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顾耀文说。

新闻推荐

环县 送医上门情暖贫困户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陈建宗通讯员李钊“多亏了‘送医上门\’‘送人就医\’,让我及时接受治疗,病情好转,要不然就只能在家...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