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党建引领强产业

甘肃日报 2021-10-22 06:59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王生宽是华池县城壕镇定汉村村民,他养了10年牛,去年依托城壕镇仁升千头肉牛养殖场改良品种后,收入翻了一番,“1头新品种的牛犊6000多元,比过去的黄牛价格高出几倍。”

养殖场由定汉村党支部书记张志钰领办,初步形成“村社合一”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定汉、张川、庙湾等6村各注入产业发展基金70万元,再整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天津市北辰区对口帮扶、县级专项扶贫等资金1336.1万元,建成了千头肉牛育肥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党支部负责作决策、建基地,合作社负责抓运营、搞销售,群众齐入社、创收入,形成了三方利益共同体。

张志钰介绍,仁升千头肉牛养殖场位于城壕镇张川村,占地55亩,总投资2756.1万元,养殖规模可达1200头,先后引进海福特基础母牛576头、安格斯基础母牛24头,销售海福特基础母牛230头,现存栏413头。

养殖场注重两个发展。其一,党员助推产业发展。注重把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鼓励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行入社,选树党员带富示范户10户。由致富能力强、有一定管理经验和养殖技术的32户党员养殖户与64户群众结成产业帮扶对子,及时宣传养殖政策、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实时共享市场信息。党员领着干、群众跟着养,带动建设标准化示范户64户。

其二,村户受益产业发展。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一是折股保底拿“分红”,将帮扶资金、基础设施投资折股兜底分红,每年6村集体分红101.25万元;二是企担户养挣“现金”,由甘肃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担保,银行向农户发放肉牛养殖贷款,农户实行菜单式认购,在繁育基地挑选怀孕母牛,饲喂期满后由公司统一回购,带动96户农户,每户养牛3头以上,实现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三是“带草入社”给补助,带动群众种植饲草,全部按保底价收购,每吨草补贴30元,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形成了党建促产业、产业带民富的良好局面。

定汉村村民李淑琴在养殖场带动下,去年开始养牛,目前出售两头成年肉牛,收益2万多元,收入稳步增加。

李淑琴家发展的变化并非个例,沿着城壕川两侧,一座座牛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王生宽告诉记者,修建牛棚,政府每平方米补贴100元钱,自己家的旧棚换新棚还享受了5万元的奖补。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今年以来,华池县围绕支部引领产业、党员助推发展这一核心,采取“党建+、支部+、党员+”发展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条上、把党员放在产业节点上,明确党员带头人“联络员、宣传员、监督员、指导员、推广员”五大员职责,为乡村振兴和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针对人才总量小、引进难的实际,该县还探索建立“人才编制池”,引进急需紧缺人才9名,招录项目生120名。利用东西部协作和产业聚智,引进各类专业人才71名,聘请草畜、中药材、食用菌专家团队3个。县财政今年列支教育培训经费300万元,培训三个层次的农村实用人才1950人次。选派科技特派员111名到村服务,每人每年落实3600元专项补贴,对乡村专业技术人才评聘不受岗位限制,鼓励引导各方面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新闻推荐

国道244线一处山体发生滑坡庆阳公路中心紧急抢险保通

本报庆阳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赵亚军陈九儒)受近期连续强降雨影响,10月11日早晨7时许,庆阳市境内国道244线K518+850...

华池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