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针尖上舞动的浪漫 庆阳香包

甘肃工人报 2020-06-16 08:44 大字

庆阳香包是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艺术品,庆阳香包是流行于甘肃省庆阳地区,当地人叫香包为绌绌。

庆阳香包又叫荷包、绌绌,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庆阳香包在当地有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rang)灾避邪,祛病保平安的功效。

庆阳香包制作是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香包。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绌绌”或“耍货”。庆阳地区有端午节制作佩带“绌绌”(“绌”原指原始骨针的一种缝制方法,后借称用布缝制、袋口能松能紧的包袋)的习俗。据说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黄帝内经》的作者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薰蒸法”。因歧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流传不断。草药被称为“香草”,因而药袋便称为“香包”或“绌绌”。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在对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整体搬迁挖掘时,在塔体内发现了一只香包。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称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庆阳香包主要是防疫驱瘟疫、禁毒蛇,据说是《黄帝内经》著者岐伯发明的,庆阳香包的香料有什么呢?庆阳香包的香料以中药材为主有苍术、雄黄、藿香、佩兰、薄荷、白芷、桂枝、良姜、冰片、防风等。

庆阳香包是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术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庆阳香包大体有五种类型: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脚蹬型。庆阳香包以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和手法。线盘类香包是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粽子”,其技艺包括折壳子、配色线、盘线成型、成果(即将线盘成品连缀,吊上彩穗)等,如此制成的香包可以随身佩戴,可以挂在门庭,也可以馈赠他人,以寓示祥和平安。立体刺绣类香包内容庞杂,形式繁多,有单面挂、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等近四百种样式,其制作过程分构图、刺绣、彩染、缝合、成果等环节,有过样子、打样子、扩背子、上样子、绣花、状物、成果、打扮等工艺步骤,制品讲究神似而不求形似。平面刺绣类香包风格敦厚凝重,厚实中流露出隽永,其制作有破线绣、合线绣、掇绣及齐针、辫针、缉针、掺针、抢针、挽针、盘金、点金、圈金等方法。

庆阳香包是一门传统工艺,庆阳香包主要的传承人有李秀娥、贺梅英等。近年来,庆阳市以香包为名片,大力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作为端午节的民间传统饰物,庆阳香包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件件都被赋予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来源:新华网)

新闻推荐

走出能源开发的绿色之路 长庆油田陇东油区生态环境保护见闻

本报记者陈思路世玲群山环翠,井场棋布。长庆油田陇东油区,一处处作业区、油区井站宛如镶嵌在绿海中的宝石花,在山峁塬梁间产...

华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