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 小小告知书开启文明新风尚
通讯员梅金娟
日前,笔者走进华池县怀安乡坪庄村,农家小院点缀在绿荫之中,干净整洁的通村油路延伸到村民家门口,村部的文化广场上白底红字的《村规民约三字经》读来朗朗上口。
“这份小小的告知书,既照顾了穷户的钱袋子,也照顾了富户的面子,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走进坪庄村村部,村党支部书记杜源浈从一份告知书,向笔者讲起了村里移风易俗的那些事。
近年来,华池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一直以来,婚丧大操大办是让群众苦不堪言的“老传统”。“互相攀比之下,就算‘打肿脸也要充胖子’,村里的礼金两年内从50元涨到了200元,烟酒档次也逐日上涨。”坪庄村原党支部书记杨军坦言,“办事的人家负担重,上礼的群众负担也重,但大家碍于面子,谁也不肯降低档次,怕别人笑话。”
这样的情况不只在坪庄村,怀安乡的其他村乃至全县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笔者了解到,在华池县,一个普通标准的喜宴,从待客荞面到宴席酒水,花费在3万元到4万元之间,标准高些的达到五六万元。而丧事因为耗费时间比较久,花费则更高。
为此,华池县先后印发《华池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推动全县“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的意见》等,通过县内媒体、新媒体、微信群进行倡导,但起初收效甚微。
“群众长年累月形成的风俗习惯具有社会性和顽固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华池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温磊说,“风俗的逻辑是只要你身处其中,就要按风俗办,你不遵守就不可避免地会感受到周边的社会压力。”
“其实村民本身是有意愿降低标准的,婚丧大操大办造成的浪费和带来的经济负担,大家有目共睹,但缺乏一个‘台阶’。”杜源浈说。于是,经过集思广益,坪庄村制作了一份醒目的告知书,村里谁家办酒宴,告知书就会出现在谁家的大门前。告知书上明确了宴席标准:每桌菜品不能超过300元,香烟每盒不能超过10元,酒不能超过50元,礼金不能超过100元。礼尚往来有尺度,人情世故讲法纪,这份小小的告知书,为婚丧操办统一了标准,群众欣然接受。
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华池县指导全县111个行政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等,讨论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事简办承诺书》,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村民办理红白事前到村上自觉申请备案,办事当天乡村两级有专人监督,事后还需要进行回访。
同时,华池县党员干部带头,把移风易俗纳入党员教育管理、党风廉政建设范畴之中,鼓励党员干部带头抵制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问题,全面落实操办婚丧嫁娶事前报备、事后报告制度,规范和约束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个人行为,带动了民风社风的转变,推动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
在这份告知书的推动下,坪庄村的移风易俗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村里谁家有事都先来村委报备,并严格按照要求操办。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刘光焕要娶媳妇,本来已经订了酒宴,得知村里的“新规定”后,他退订了酒宴,自觉降了标准。村民马世海家里过事,千里迢迢拉回来的烟酒超了标,不等村干部上门,他自己就拉着烟酒返城去降档次。“‘人情债’越来越少,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谐。”杨军高兴地说道。
随着婚丧简办被群众接受,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也逐渐被人们摒弃,文明婚嫁、勤俭节约、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的新风尚在华池县日益形成,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尚,热心公益的群众越来越多,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户容户貌都得到极大改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封康康)“王支书,快来验收我家的卫生整治情况,你们提出来的问题我已经全部整改了,快把我从‘黑榜’上取掉吧。”...
华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