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举斌:带着女儿去扶贫

陇东报 2020-04-29 00:32 大字

通讯员张蕊娜

近日,记者来到华池县乔川乡徐背台村村部,看见一名体型微胖的中年男子正在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几个村民讨论着今年的种养殖计划,不远处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在打扫院落卫生。

“这是我的女儿,今年10岁了。”循着记者的目光,男子介绍道。这名男子叫刘举斌,中共党员,是甘肃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是省上派来驻村的干部。

他为什么要带着孩子到从省城到村上做脱贫攻坚工作?为什么不把孩子留在家里由家人照看?

时间回到2019年4月。当时,刘举斌的小女儿刚满2岁半,妻子张政芳在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工作,夫妻二人都非常忙碌。正当刘举斌每日在家庭和工作中忙碌奔波时,单位接到了省政府下发的扶贫通知,并立即召开了动员会,刘举斌主动报了名,单位也同意了刘举斌的“请战”。

“我经常上夜班,孩子才两岁多,大女儿马上要升初中了,功课也得好好赶赶,你这时候去驻村……”面对妻子的不知所措和家里的实际困难,刘举斌思来想去,想请岳母帮忙,可是岳母却患上了子宫癌。正在他焦头烂额之时,岳母知道了他去驻村扶贫的消息,“你就放心去吧,孩子我会帮你们照看,趁着还年轻就应该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这样才能获得新的收获。”刘举斌对着记者重述着岳母的话,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2019年5月20日,刘举斌毅然离开了兰州,来到了华池县乔川乡徐背台村,在这孔30平方米的窑洞里,开启了他的驻村工作。窑洞里一张办公桌、一张床、一个小灶台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温馨别致。

“第一次来到这里,坐了10个小时的汽车,倒了3次车,越走心里越沉,可我是带着责任和干劲来的,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刘举斌说:“党组织的重托我必须扛起来,把家庭照顾好也是我的责任。”为了能够减轻58岁岳母的负担,也为了妻子能够安心工作,刘斌举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带着女儿去扶贫。于是,放暑假后,刘举斌便把大女儿带在了身边。

作为乡亲们的贴心人,白天,刘举斌进村入户,调研村情,掌握资料。因为贫困户散居在峁峁梁梁上,山路窄而陡,有时候徒步几个小时才能到一户人家,为了尽快推进工作,他多次开自己的车、租用村民的拖拉机和摩托车;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经常是主食和菜一锅烩。近一年扶贫工作,他驻村又驻心,徐背台村的各类数据他了如指掌,特色产业他如数家珍。

56岁的徐光成是徐背台村的贫困户,刘举斌在走访徐光成家的途中翻了山、蹚了河,落后的自然条件深深烙在他的心里。经过刘举斌和驻村工作人员及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硬化道路直通到了徐光成的家门口。“以前山路崎岖难走,每年种植的玉米、杂粮、饲草都拉不出去,商贩进来收购还会增加费用,现在路修好了,进出方便多了。”刘举斌说。

“自从举斌来了以后,家里的小米、荞麦面都变成了‘商品’,还能赚钱哩。”村民王佰芳说。除了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刘举斌在工作之余还会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帮着村民卖蜂蜜、杂粮、黄酒等土特产。刘举斌告诉记者:“最近我还着手准备开一个网店,专卖农村土特产,这样不仅能增加村民的收入,还能让更多人吃到我们优质的荞麦面,品尝到乔川地道醇香的黄酒。”

放寒假以后,大女儿又跟着父亲开始了驻村生活,在刘举斌的办公桌上,除了他整理的一沓厚厚的扶贫资料,还有为女儿网上下载装订成册的学习资料。“带着孩子来,让她适应不同的生活,锻炼锻炼自理生活的能力,也没什么不好。”刘举斌把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转换成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笑着对记者说:“虽然因为疫情影响,学校还没有开学,可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会每天督促她学习,她也能自觉上网课,为新学期的开学做准备。”

新闻推荐

华池: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张蕊娜天刚蒙蒙亮,整个大山和村庄都还在沉睡中,李俊祥简单吃了早餐后,便佩戴上袖章,骑着摩托车,驶...

华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