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恒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闯过“三关”奔坦途

陇东报 2020-01-21 00:46 大字

通讯员 张华 李文锴

隆冬时节,华池县恒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院内一派繁忙景象,分拣、冲洗、切片、烘干,操作间内,40余名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草木的清香和黄芪特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交织成一股“幸福的味道”。

解放“思想关”合作社闪亮登场

在扶贫政策的号召下,2017年11月,在外务工多年的22岁小伙儿郭德阳回到家乡,准备创办合作社。

郭德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的残疾和母亲的慢性病让家里贴上了“贫困户”的标签,早早外出打工贴补家用的郭德阳怀着“脱贫摘帽”的决心,进过工厂、当过保安、送过快递、做过服务员,经过他和家人的共同努力,2016年,家里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刚刚脱贫又要筹钱办合作社,郭德阳的想法遭到了父母、亲戚的坚决反对,但郭德阳却很坚决,“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咱家依靠国家政策脱贫了,我也想让更多人摆脱贫困,我有想法、有干劲、更有镇上支持,一定能闯出个名堂。”就这样,华池县恒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郭德阳的创业之路开始了。

合作社成立初期,主要以流转土地、带动贫困户种植黄芪、板蓝根及黄花菜为增收主业,但由于中药材种植周期长、价格波动较大,很多群众都不敢轻易尝试,合作社多次在流转土地上“碰壁”。为此,郭德阳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向群众讲解中药材市场前景,带着合同鼓励贫困户流转土地或种植中药材,不少群众被他的真诚和坚持打动,决定“试一试”。当年合作社流转了10多户贫困户的30亩土地种植了黄芪,仅土地流转一项,就使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

规避“风险关”战略合作保销路

发展才是硬道理,平稳起步的合作社如何经营、如何带贫、如何规避市场风险,这些问题让郭德阳很是心焦。然而,在县上的大力扶持下,贷款条件放宽了、技术指导到位了、种植养殖培训覆盖了,镇党委、镇政府更是多次专题讨论研究合作社的发展方向,这些让郭德阳一步步攻克了各个难题,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要带领群众致富,就得优先保护好群众的利益。”这是郭德阳始终如一的坚持。为此,他一方面积极“抱团发展”,和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甘肃盘龙药业有限公司等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他与镇党委、镇政府及贫困户多方沟通协调,为贫困户实施了土地流转增收、吸纳务工增收、带动种植增收、入股分红增收的“四轮驱动”增收模式,确保合作社通过带动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脱贫致富。

谈起如今合作社的带贫方式,郭德阳坦言:“我从一开始就抱着让利的想法,毕竟我也是扶贫产业的一分子。”这样的出发点,让他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也坚持分红,在合作社长期务工的农户仅工资收入就达到了16000元。

攻克“转型关”提质增效迎未来

2019年初,中药材市场行情较好,合作社赚到了“第一桶金”。在县上、镇上的宣传带动下,群众纷纷选择加入合作社,签订分红协议。此时的郭德阳迎来了“下一步该怎么走”的困惑,这一次,镇党委、政府决定让他“走出去看看”“到外面学学”。

于是,郭德阳跟随考察团奔赴陇西、岷县、渭源、子洲等地考察学习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材加工车间的流水线作业让郭德阳眼前一亮,经过初加工的黄芪切片,每公斤能比鲜货多赚两块钱。郭德阳跃跃欲试,在镇上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00万元的中药材加工项目落地合作社,崭新的药材切片机、揉药机等设备和大型农机让合作社实现了转型升级,效益也有了明显提升。

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65人,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面积700余亩,建成标准化黄花菜种植基地、黄芪种植基地、板蓝根种植基地各1个,带动20余户贫困户种植黄花菜60余亩、60余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600余亩。

新的一年,郭德阳计划与全镇11个村合作,带动种植中药材6000亩,并在种苗购置、种植技术、机械调配等方面积极提供服务,让更多群众通过种植中药材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庆阳市12个单位获陕甘两省子午岭护林联防工作先进

本报讯(通讯员袁应泽)在近日召开的陕甘两省子午岭护林联防委员会第61届会议上,表彰了第60届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单位,庆阳市12个...

华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