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群山富了乡亲 华池县推进生态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陇东报 2019-09-08 00:45 大字

本报记者 梅金娟

9月5日一大早,华池县悦乐镇高河村51岁的张武林和妻子刘光平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做饭打扫卫生、给奶牛添草料、收拾棚圈……忙完了这一切,刘光平扛着铁锹开始了每天的例行巡逻。

张武林今年翻新了家里的6孔窑洞,新盖了大门院墙。各类补助加上苗林合作社的分红、护林员工资收入,全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了6000元,除了日常开销之外,还有结余,张武林还先后买了3头母牛发展起了养殖产业,原本破败的日子越过越起劲。张武林说,对于他这样一个四口人中有三个都是残疾人的贫困家庭而言,能有现在的生活,都是受益于华池县推行的“生态补偿脱贫”工程。

在推进“生态补偿脱贫”工程中,华池县每年除了给群众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380万元、天保区内公益林补偿资金463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435万元外,全县每年的林业项目工程可为1326户农民户均增加收入6500元以上,每年可为570贫困户户均带来7000元收入。

贫困人口成了生态护林员

刘光平作为高河村护林员,负责村里苗木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上千亩苗林看护工作,每年有8000元的收入,这笔收入足以维持他们一家四口人近半年的日常开支。

在华池,像刘光平这样通过就近生态管护获得收入的农民,正在逐年递增。数据显示,2016年华池县选聘生态护林员396名,兑付劳务报酬316.8万元;2017年全县选聘426名,兑付报酬340.8万元……2019年,省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分两批向华池县下达生态护林员名额共1693名,拨付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354.4万元。

生态护林员选聘项目的实施,为全县的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和增收渠道,既保护了林地资源又助推了精准脱贫,实现了双赢。

苗木产业带动生态致富

2014年,华池县启动实施了“百万亩”苗木工程,利用全县广袤的荒地荒山进行苗林结合培育,发展以油松为主,国槐、杨柳、苹果、核桃、杏、沙棘等多树种兼有的苗木产业。

6年来,华池县完成苗林栽植98.63万亩,治理万亩以上小流域22个,建设5000亩以上示范点36个,全县栽植苗林的农户达到90%以上,有623户贫困户栽植苗林12766亩,通过苗林脱贫45户,人均增收4200元。

张武林所在的高河村是华池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123户贫困户中,已有81户通过发展苗林产业实现脱贫致富。2014年,高河村通过招商引资让华池县济丛苗木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落户,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集中栽植,统购统销,农户以土地入股,并负责管护。目前,合作社在高河村共栽植苗林3.4万亩,带动162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其中带动贫困户102户304人,年人均务工收入1688元,占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30%以上。

沙棘加工助力长效脱贫

随着绿化生态工程的实施,沙棘这个华池县本土植物的栽植面积逐年增加,以沙棘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沙棘成品,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华池县也把沙棘确定为主要造林树种,不断扩大沙棘基地,累计完成沙棘基地建设32.3万亩。

2007年,华池县与甘肃高原圣果沙棘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开发沙棘产业,县上成立了华池县沙棘产业开发领导小组,2010年又在县林业局组建了华池县沙棘产业开发管理所,同步推进沙棘基地建设和沙棘工业企业建设。

至目前,全县沙棘保存面积34.5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左右,盛果期年枝条果年产量5000吨至10000吨。农户就近自采的沙棘,由公司按照15元每斤的市场收购价,每年的采果季,一个农户可收入5000元至2万元,越来越多的农户实现了在家致富的愿望。

新闻推荐

郭旭军合作社里务工除“心病”

文/图通讯员张蕊娜日前,笔者走进华池县城壕镇太阳村富东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在干净敞亮的羊棚里,只见一位弯着腰弓着背的中...

华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