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带来红色机遇 记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华池县荔园堡村

陇东报 2019-09-07 00:50 大字

本报记者 梅金娟

随着建党节的过去和国庆节的临近,近日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村民郭翠玲夫妇的农家乐也迎来了今年以来的人流高峰,每天都能接到电话或者微信订单,但她的农家乐容量有限,不得已推掉了许多订单。为了应对眼下的红色旅游高峰,郭翠玲夫妇还请来了亲戚帮忙。

2015年,随着当地政府的积极倡导,郭翠玲夫妇利用家里的5孔窑洞在荔园堡村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为了帮助他们开好农家乐,当地政府组织他们外出学经验,并免费提供被单、桌椅等物品。随着来南梁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郭翠玲夫妇的“红色庄园”农家乐越来越火,每年至少有10万元收入。

像郭翠玲夫妇这样借助红色旅游产业致富的群众,在当地不胜枚举。2015年以来,依托南梁红色小镇建设,荔园堡村建成16家特色农家乐、48家特色餐馆、11家旅店。有1500多人直接从事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和销售工作,政府主导先后开发非物质文化类、农副产品类、工艺品类等红色旅游产品5大类23个小项896种。2017年,全年游客接待量达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亿元,截至2018年底,红色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收入比重占到景区内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拥有红色基因的南梁镇荔园堡村随着村民们日渐增长的收入变得日新月异,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

南梁革命历史陈列馆、“两点一存”红飘带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服务中心,曾经的荔园堡村变身红色小镇,鲜艳夺目。整齐划一的居民街,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崭新的柏油路,随处可见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荔园堡不仅传承发扬了红色基因,并且一步步变得现代化,接待能力进一步变强。枯树桩做的广告牌,磨盘铺成的停车场,玻璃上的窗花,门帘上的布贴画、香包、刺绣、剪纸,红色传承与农耕文化元素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熬酸菜、黄米馍馍、炸粘糕、腊肉炒鸡蛋,传统的农家饭经过改良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美食体验。如今,走进荔园堡村,随处可见的地域特色装饰与建筑之间,背着双肩包、举着相机拍照的游客漫步其中,惬意悠闲。

把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乡村旅游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是荔园堡村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思路。近年来,南梁镇先后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实施了南梁革命纪念馆、“两点一存”主题广场等26个项目,使南梁一举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也让南梁的面貌焕然一新。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已成为荔园堡乃至南梁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闻推荐

郭文洲刘家庙村的热心人

本报记者路娜在华池县王咀子乡刘家庙村,有这样一位热心人。他乐于助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家不管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找他帮忙...

华池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