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春霞 巧手绣出幸福来

陇东报 2019-07-13 00:53 大字

通讯员 张蕊娜

提起香包刺绣,庆阳民歌这样唱到:“八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入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在华池县上里塬乡民兴香包刺绣有限责任公司里,就有这样一位刺绣能手、致富帮手,被评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华池县非遗文化传承人安春霞。

从她6岁跟随奶奶和母亲学习绘画算起,这已经是她从事刺绣的第32个年头了,不断地学习和创新让安春霞从一名刺绣技艺的传承人,发展成为128名绣娘团队的带头人。

“奶奶画了一辈子花草树木、飞鸟鱼虫,做了一辈子刺绣,手艺非常好,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愿意找她做活儿。”安春霞回忆道,受了奶奶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刺绣,开始是爱好,后来成了她生存的手艺。

起初为了赚家用,安春霞经常做一些耳枕、拖鞋、鞋垫、挂件等用品拿到市场上去卖,没想到销量很好,效益不错,这便增强了安春霞做民俗文化的信心。2002年,庆阳市举办首届民俗香包节,安春霞带着自己的作品《枕顶》参展,荣获了设计收藏一等奖。

常年刺绣,安春霞渴望创新,突破传统工艺。她不停拜师学艺,也不断碰壁,一些民间艺人拒绝授艺,安春霞想了个办法,借买底稿和绢、线为由,站在一旁“偷艺”。还经常在网上下载各地的刺绣技法研磨学习,先后参加兰州西北民族大学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北京服装学院刺绣香包研修班,每次都被评为优秀学员。

“最近我准备做南梁故事系列的布贴画,想要在色彩上有所改变。之前的刺绣色彩都很艳丽,现在想要搭配一些素雅的颜色,让整个作品在视觉上能够有所突破。”安春霞告诉笔者,其实刺绣跟作画一样,笔随意走,针随心走。

看得越多,学得越多,安春霞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她在刺绣中根据作品寓意和场景,时常融入西式、古典和现代的元素。刺绣时虽然有底稿,但是在颜色搭配、明暗对比方面很需要技巧,为了摸索新绣法,安春霞日思夜想,不断尝试,绣了又拆、拆了又绣,最终创造出自己独有的绣法,作品屡屡获奖。其中,代表作刺绣长卷《红色南梁》《百古图》《毛野人的故事》,布贴画《放羊拾酸枣》《热情的沙漠》《毛野人接婆娘》等故事系列,《过日子》《猪八戒背媳妇》《奶奶的那年月》《送别》等远销国内外,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誉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2012年,安春霞筹集资金成立了华池县民兴香包刺绣公司,吸纳和带动周边刺绣爱好者加入进来,形成培训、创作、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随着安春霞的带动,上里塬乡学习剪纸刺绣,依靠刺绣香包脱贫致富的农村妇女越来越多。“这几年跟着安老师学习刺绣,增加了收入的同时,自己还学习了一项新技能,日子过好了,生活也更加充实有意义了。”村民路小利笑着说。

2016年,民兴香包刺绣公司有了专门的展室、制作室和培训室。2017、2018年度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全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全省陇原巧手示范基地”,获得创业扶持资金近15万元。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以香包公司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通过培训合作带动妇女就业增收。同时,举办技能培训班16期,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吸纳带动128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人均增收2000元,不仅为妇女创收提供了渠道,也让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发扬。

“如今爱好刺绣的妇女越来越多,学习氛围浓厚了,来我这里集中交流的人更多了。希望在自己的带动下,可以让民间剪纸刺绣逐步从家庭走向市场,让更多人加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来,为这一古老的传统手艺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安春霞说。

新闻推荐

“再唱东方红”红色公益行组委会在庆阳市开展捐赠活动

本报讯(实习生王富强记者闫慧)6月21日至23日,中国海洋画研究院院长肖凯一行来庆阳市开展庆祝建国70周年“再唱东方红”红色...

华池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