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模式优势互补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 华池县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纪实

陇东报 2018-08-31 09:30 大字

本报记者 闫慧 吕赟 陈飞

8月14日,一场不同寻常的签约仪式在华池县举行,由华池县委、县政府牵头,全县集中13家企业与17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按照“331+”产业扶贫模式和“村社合一”模式,抱团发展种植、养殖、文化三大产业,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这是华池县在产业发展之路上的新尝试,也是脱贫攻坚之路上的新起点。

文创有特色

妇女能顶“半边天”

“讲好华池千百年来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故事,坚守民俗文化的特色底线,让香包刺绣产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日前,在华池县文化产业主题论坛上,来自上里塬乡的华池县非遗文化传承人、甘肃省副高级设计艺术师安春霞在发言结束时,用这番话表达了她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与期望。

安春霞的祖母和母亲都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能工巧匠”,扎花绣朵,剪花裱糊,样样在行。在长辈们的熏陶下,安春霞从小就喜爱画画、剪纸,逐渐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手艺人。

从儿时的喜好,到后来凭借手艺赚钱养家,再到如今成立公司,带动周边妇女共同致富,多年来,安春霞不仅传承着剪纸、香包刺绣的手工技艺,还把当地流传的民间人物和神话故事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讲好华池故事,做出走心的民俗文创产品。

华池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南梁说唱、陇东民歌和手工技艺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凝聚着华池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有着浓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从2017年开始,华池县深度挖掘整合民俗文化资源,采取“民俗研发中心+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企业(大户)+农户”的模式,以培育香包、刺绣、剪纸等富民产业为抓手,带动广大农村妇女脱贫致富。

同时,华池县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一方面继续做好特色的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根据市场分析和自身民间文化遗存特点,不断加强新型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依托县文化馆民俗研发中心研发的香包刺绣、巧儿布贴画、巧儿抱枕、华池剪纸等系列民俗文化产品成为响亮的华池名片。

目前,在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已举办文化产业技能培训8期,培训从业人员182人,打造完成上里塬、王咀子、柔远、城壕、元城、悦乐、南梁7个文化产业扶贫示范点。带动贫困户和下岗职工4000余人,年人均创收5000余元。

抱团有深度

谋划全产业链发展

从传统的散养模式,到现在建办合作社,与大企业合作搞现代化养殖,这让养羊已有20多个年头的华池县五蛟乡刘阳洼村村民窦正虎对发展养殖业有了重新认识。(下转2版)

新闻推荐

华池 “法律十进”推动“七五”普法向纵深拓展

本报讯(通讯员苟建龙)“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华池县以提高全县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为中心,以“法律十进”活动为载体,采...

华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