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荣:合作社点燃新希望
文/通讯员李旺发图/本报记者 李彬
炎炎夏日,笔者来到华池县林镇乡张岔村时,正值中午,在一座种植黄芪的大棚里,一位老人正冒着酷暑给刚露出地面的黄芪苗拔草。
这位老人叫刘志荣,今年63岁,是华池县林镇双塔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位发起人之一,也是发起人中唯一的贫困户。
在创办合作社之前,刘志荣家一直以种地为生,他的妻子常年患病,家中就他一个劳力,日子过得很拮据。据刘志荣介绍,去年,他家共种植40亩玉米,只收入了1万多元,看着靠种地脱贫希望不大,刘志荣就和村里其他两位老人去南方考察中药材种植,回来后大胆尝试,成立了合作社。
“在外面考察学习回来后,我们几个人很有信心,都认为成立合作社很有必要,也有奔头,当时也是我们几个老汉耍了个胆大,一心想要把合作社搞起来,其他没多想。”刘志荣说,去年9月,他每天和大伙一起起早贪黑,齐心协力建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刘志荣拿出了自己的3万元积蓄,外借了2万元,全部投入合作社。去年下来,在合作社务工和合作社分红的钱刚好回本,向亲戚借的钱也还清了。
“合作社成立时,村里很多人都写了入社申请,凡是肯干活、愿出力的村民都吸纳了进来,大家有地出地,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积极性很高,每天早早来干活,对合作社的事也很上心。”据刘志荣介绍,去年合作社成立时,共吸纳社员20户,年底看到合作社的效益后,大家积极入社,今年社员已经增加到46户。
除了在合作社务工经管合作社的大棚外,刘志荣还种了十几亩玉米,其余的地都种上了黄芪。“今年合作社的收入虽然还不能确定,但从目前药材的长势来看,肯定要比去年多上许多。”刘志荣说。
刘志荣家是距离药材种植基地最远的一户,但他却是每天来合作社最早的。浇水、拔草、查看长势……把遇到的问题及时用手机拍下来,上网查找原因,请教专家。
“刚开始请的技术工,费钱费时,有时候遇到问题了还得等着技术员来才能解决,自己只能坐着干着急。后来我们就把年轻人组织起来,自己带头学技术,现在培土、浇水这些技术活基本上都学会了,省了好多麻烦。”刘志荣说,“合作社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全村的事,是全村人致富的希望,只有对自己的事上心了,只有自己动起来了,才能真正干成一件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高建娟)“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以来,华池县国税局以问题为导向,以“三对照”敲打积弊顽疾。该...
华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