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山川“金山”来

陇东报 2018-06-14 01:34 大字

(上接1版)左健康与林场打了四十多年交道,参与造林近6万亩,现保存面积有5万亩。看着林场的一个个山头漫上绿意,一片片苗木郁闭成林,左健康感慨万千:“建一片林,就顶建了一座水库,现在林场周边水源好、空气清新,洪水灾害少了,土壤质量也上去了!”

护林不下山 坚守第一线

山庄林场护林员冯满生今年44岁,作为“林三代”,他默默无闻地延续着父辈的绿色使命。每天早晨8点带着干粮出门,骑着摩托车沿山道而上,约半个小时才能到达管护区域,有的管护林距离远,下了摩托车还得再步行二十分钟。

冯满生负责幼林管护,最担心的还是老问题——鼢鼠。来到管护片区,冯满生四周巡逻并细心观察,要是哪棵树的顶部看起来“蔫了”,这证明树木的根部就可能被鼢鼠啃食了。冯满生拿着铁锹,就在这棵树下开始刨坑,一直刨到鼠洞出现,安置工具捕鼠。然后将被啃食的树根作以清理,保证其健康生长。

完成手里的活计,冯满生又起身继续巡逻,观察是否有盗伐、放牧等情况,如果遇上有羊只进林,他就会立即上前劝解村民,并帮助村民将羊只赶出林区。冯满生随身携带的手机上设置了天翼护林人员巡航系统,如果在巡护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可随时与后台监控人员联系沟通采取措施。

森林防火,向来是防护工作的“重头戏”。山庄林场属子午岭林缘区,林农插花,管护难度较大。山庄林场辖4个管护责任区,现有19名护林员,每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是森林防火重点时期。护林队队长马小锋告诉记者,整整7个月时间,护林员们吃住都在管护站,早出晚归管护林区资源,午饭就是冷馒头就咸菜。不仅护林员如此,林场里的干部职工也要上山巡林,集结所有人力参与到防火工作中来。

为提高防火能力,山庄林场还建造了掉庄梁、回子峁瞭望塔,并于2018年1月投入使用。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24小时观察该区域方圆2公里以内林区的实时状况。该系统还设有红外热感应,如果林区内某部的温度高于周边温度,就会立即发出警报。护林人员巡航系统与防火监控系统强强联合,护林员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赶至事发点处理。高科技设备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森林管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让护林员少走了许多“弯路”。

山庄林场从建场至今,连续53年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和谐融洽的场群关系,有力保护了动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安全。

造优质生态 享经济红利

2014年,庆阳市启动苗林结合培育工程,山庄林场也迎来了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要推进苗木培育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发展林业产业。林场有技术有经验,培育出的苗木很有市场竞争力,自己育苗自己卖,不仅可以降低造林成本推进林区建设,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山庄林场党支部书记韩立冬说。

几年来,山庄林场大力推广应用容器育苗、保水剂、扦插育苗、营养钵苗木培育等科技成果和实用型新技术,培育油松、樟子松、华山松等4个品种容器苗900万袋,试验示范刺柏扦插繁育项目,4年来扦插刺柏4万株,平均成活率70%以上。苗圃总面积由2006年的154亩扩大到目前的594亩。同时,积极调整苗木培育结构,注重树种和龄级结构调整,分层次培育优质苗木3400万株,除保障林场生态工程建设用苗外,累计向社会销售500多万株,实现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

山庄乡雷圪崂村新庄组村民方尚东,从2000年起就在山庄林场做零活,最初做起苗采挖,到了50岁后身体渐渐吃不消,就开始承包育苗,现在已经干了9年。“场里的效益越来越好,我们也沾了林场的光。采挖育苗季节,乡亲们在这里打工赚钱,其余时间能照常种地顾家,两头不耽误,收入年年涨。起大苗每天能挣六百元左右,起小苗也能挣个二三百元,只要肯下苦,育苗一年下来挣八九万元不成问题!”方尚东说。

山庄林场,倾注着子午岭人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林业人的智慧和力量。不仅苗木产业为林场周边群众开辟了脱贫之路,绿水青山也给乡里乡亲拓展了致富大道。近年来,山庄乡山庄村村民程海龙,在自家门前蓄积了一坝绿水,投放鱼苗经营起鱼塘,吸引了不少垂钓爱好者和游客。程海龙家在20多年前就是养羊大户,但为了维护生态环境,他毅然卖掉了120多只羊,去林场栽树育苗。“现在没人上山放羊了,山头绿了密了,河道里的水又旺又清,这些年,再也没见过发洪水。”程海龙说,“林场里想着方子帮村民挣钱,咱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据统计,山庄林场为周边300多名村民提供了劳务创收平台,年均支出农民工劳务费220万元,人均收入达7300元。

新闻推荐

刘名晟养殖梅花鹿带富一村人

■文/图通讯员李旺发从华池县山庄乡街道往东大约1公里,有一处梅花鹿养殖基地。养殖场背靠大山,北邻子午岭林区,南靠公路沿线...

华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