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郭贵有——小伙子巧手赛绣女 “针”功夫绣出好“钱”景

陇东报 2019-05-05 01:00 大字

文/图本报见习记者 南力

你一定想不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竟然是一名心灵手巧、穿针引线的香包“绣工”。

在西峰区锦绣坊一家香包生产车间里,郭贵有坐在堆满香包半成品的房间里,全神贯注地盯着左手里的香包,右手紧捏着针线不停地在香包上来回穿梭……

今年26岁的郭贵有做香包已有十几年时间,他的香包技艺传承于他的家庭,“我的外公、母亲都是做香包的手艺人,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

儿时的郭贵有时常看着母亲做香包,在耳濡目染之下,他渐渐对这门老手艺产生浓厚的兴趣。2002年6月,庆阳市举办了首届香包节,他的母亲做了很多手工香包,打算在香包节时拿去布展。那时的郭贵有只有9岁,他抱着玩的心态,自己试着做了一个粽子样的香包摆到了自家摊位上。傍晚时分,母亲因为有事离开,留下他独自看摊。就在这时,来了一位买主。

“那位女士看见我一个人看摊,就过来询问香包的价格,然后我就向她推荐了自己做的香包。没想到她一听是我自己做的,很爽快地拿出7块5毛钱把香包买走了。临走时,她还对我说了一番鼓励的话,直到现在我回想起来都感觉很温暖。”郭贵有说。

初中毕业后,郭贵有离家外出务工,先后到西安、深圳、北京等地从事服务、营销行业。在务工期间,他依然坚持制作香包。“白天上班没时间,我就晚上回去做,等下班后拿去市场上摆地摊卖香包,有时香包需求量大了,我也会让母亲将她做好的香包寄给我。”

有段时间,郭贵有在北京做网络主播,将自己制作的香包通过网络宣传推介。“有许多观看直播的粉丝看到我的香包挂件后都特别喜欢,我就给他们介绍说香包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是庆阳的特色,那时候平均每天能卖出一两件。”郭贵有说。

通过网络直播,一些粉丝还将庆阳香包推荐给了身边的亲朋好友,郭贵有渐渐积攒了不少人气,也有了固定的客户源。每年的香包节,他会将自己设计制作的香包带回家乡参展并进行销售,还会挑选当地的一些精品香包带到外地去销售。

小香包接轨大时尚

在外地漂泊了七八年时间,郭贵有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维,也萌发了自己创业开发香包绣品的想法。

“当时身边的一些好友都支持我开店,但由于北京的房租太高,我就放弃了在北京开店的想法。”2018年4月,他回到西峰开办了一家香包生产制作门店。

在郭贵有的店铺中,记者看到福运、平面卡通猪、四季花瓶、脖挂福袋、一体荷包等各种精美的香包刺绣作品,这些都是由郭贵有亲自设计制作的。

在众多的香包作品中,“招财进宝猪”香包人气最高,卖得最好。郭贵有告诉记者,因为今年是猪年,所以他想做一款猪宝宝造型的香包,“我花了5天时间,不断地修改、打样板,最后以存钱罐为创意来源,绣上钱串代表招财进宝,牡丹花代表花开富贵,祥云代表吉祥如意,做成了立体猪宝宝的造型。”

郭贵有小时候一直跟着母亲学习画样和制作,母亲怎么做他就怎么做。15岁那年,他自己设计了一款与传统图案不同的线缠式粽子,得到了全家人的夸赞。“我没有受过任何绘画教育,从小看着母亲画图案、设计香包,我就跟着慢慢摸索。”郭贵有说,他尝试将传统工艺与流行元素结合起来,迄今为止,他已经设计制作出近20种不同类型的香包,既有立体香包,也有平面香包。仅“粽子”类的香包,他就设计出了100多种图案。

此外,郭贵有最拿手的还有孔雀灯,他做的孔雀灯与传统孔雀灯大不相同,传统的孔雀灯过于死板,做工不够精细。郭贵有重新设计创新后的孔雀灯增强了立体感,更符合孔雀的形象,尤其是尾巴部分,设计精美,显得更加大气。

郭贵有说,现在他制作的香包已经摆脱原来固定、单调的造型,越来越多的使用色彩组合,香包的外形也在传统的吉祥图案基础之上,增添了许多时尚元素。

带起家门口小产业

除了在门店零售之外,郭贵有还采取线上和线下同步营销的模式,向义乌、西安等地提供大批量订单式供货。自2018年创办生产车间及零售门店以来,实现年营业收入26万元,年利润9万元。2019年以来,郭贵有秉承“始终为客人提供最优质设计与服务”的宗旨,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及良好的关系,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大力开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产品多元化,先后筹措120万元资金,对生产车间进行改造升级。

如今,郭贵有生产制作的香包成了锦绣坊的一大特色,不仅如此,他还吸纳招聘并带动董志镇六年村60多名农村妇女从事香包制作,共同致力于庆阳香包产业的发展。

今年64岁的穆香兰一直在郭贵有开办的香包生产车间务工,刚来时,她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年轻小伙会绣香包。“我在生产车间负责缝制香包,平时经常看见郭贵有进进出出的,还以为他是来订货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开的店面,现在我们生产制作的这些香包都是他设计出来的。”

穆香兰笑着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她们这些老手艺人对这个毛头小子并不服气,“我们做了那么多年的针线活,他哪有什么经验来指点我们呢?”后来,郭贵有为工人们现场示范制作香包,这才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他的看法。

今年31岁的李亚丽在郭贵有的生产车间上班之前,一直在家照顾孩子,收入没有保障,只能偶尔在外务短工,补贴家用。“我2018年来的,平时就负责照看门店生意,有急活了,我也跟着去生产车间一起缝制香包,平均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

此外,郭贵有还与合水县香包手艺人刘芳芳签订香包制作流水线协议,带动当地20余名劳动力缝制香包。

“我们会给对接的农户提供制作香包的材料,她们只需进行香包的填充和缝制工作。技术熟练的人,一分钟就可以制作一个香包,而制作一个香包就有0.3元的手工费,一个月也能有几百甚至上千的收入。”郭贵有说道。

今年,香包的产量和销量都有很大提升,但郭贵有始终严把质量关。他说,任何时候都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让庆阳香包走得更远,卖得更广。这两天,他正在设计制作“花瓶”“手链”“脖挂福袋”“香袋”“粽子”等香包香囊挂件,准备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市场上大展拳脚。

新闻推荐

夯实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基础 合水县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综述

通讯员张关宏谢丽娜近年来,合水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按照“脱贫攻坚主抓产业扶贫、产业扶贫主抓合作社建...

合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