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王昌寺村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富民产业
本报讯(记者 何强)合水县固城乡王昌寺村是合水县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近年来,该村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按照“331+”产业扶贫模式,以贫困户为主体、产业为平台、土地为纽带、企业为龙头,全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为群众脱贫致富创出了新路子。
2014年,王昌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75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6.4%。全村没有主导产业,农业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收入以全膜玉米、苹果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元。
为发展富民产业,王昌寺村“两委”积极谋划,多方位招商引资,争取扶贫资金,先后落实百万元以上项目4个、引进龙头企业2家,推行“三变”+高原夏菜、“三变”+乡村旅游2种模式,2017年带动贫困户脱贫7户28人,下剩贫困户52户175人。
王昌寺村山地居多,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山地逐渐成为撂荒地。该村针对这一现状,建立联众农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的川地、撂荒地、荒山等进行确权颁证,造册登记,根据土地性质确定入股比例和固定分红资金,由合作社统一调配,让土地成为“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的纽带,并将全村划分为高原夏菜种植区、乡村旅游发展区、有机苹果种植区三大产业区块进行发展,吸纳贫困户进入产业区务工,增加收入。
“现在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还能照顾家里,方便多了。”王昌寺村村民赵军锋告诉记者,由于其母亲常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他和妻子农闲时在蟒窝山田园综合体里打工,家里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王昌寺村在高原夏菜种植区,大力推行“1332”工作法(即:组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资金、设施3种入股形式和分红方式,增加贫困户、村集体经济收入),群众以土地、资金、设施进行入股,作为浮动利润分红,2017年贫困户在设施方面户均分红400元。在乡村旅游发展区,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将2680亩荒山和22户群众160亩撂荒地入股企业,荒山每年50000元,撂荒地每亩每年50元(每隔三年每亩增加50元),作为村集体和贫困群众的固定分红。从去年5月开始,两家企业每天用工量在110人左右,群众劳务分红均在50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杜斌伟)8月9日至11日,省委依法治省办专职副主任夏志娟带领全省“七五”普法中期督查第三组,前往庆阳市西峰区和合...
合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