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平畴气象新 ——庆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综述

甘肃日报 2018-07-04 04:18 大字

合水县太白镇水稻基地绿意盎然。本报通讯员路娜

本报记者安志鹏

通讯员闫慧路娜

1999年至2018年,庆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历经20年艰苦创业,全市8县(区)全部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序列,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全覆盖。全市共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3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9.88亿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为全市“三农”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进一步夯实了乡村脱贫攻坚的基础。

黄土塬,六月天,村民田间收割忙。在环县环城镇龚淌村,经农业综合开发平田整地的千亩小麦喜获丰收。村民张世奎感慨地说:“这块地平整前是洼地,种啥啥不长,平整后,一亩地产六七百斤小麦不成问题,机种机收,方便多了。”

龚淌村党支部书记王世伟告诉记者,昔日的龚淌村,大部分土地都是坡耕地,好年景亩产不过三五百斤,差年景绝收很平常。

当地通过平田整地、架桥修路、打窖蓄水、开渠引灌、技术培训、科技推广等方式,把曾经靠天吃饭的坡耕地,变成保土保水保肥的水平梯田。很多村民购买了播种机、收割机和玉米脱粒机等农业机械。机械化耕作水平得到提升,种植品种除粮食作物、小杂粮外,还引进了前塬苹果、核桃和宁夏枸杞等经济作物。

来到镇原县新城乡2016年项目区,如同走进“农业公园”,集中连片的科技示范田,“井”字形的田间机耕路,排列整齐的农田防护林,纵横交错的管道网络,400多亩集中连片现代矮化密植苹果园,为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开了好头。被项目区群众俗称为“乡村高速”的农田机耕路,成为连接城乡、互通村庄、畅达田间的重要通道,解决了项目实施前晴天土、雨天泥和耕作机械无法进入的问题,实现了农产品地头直销,省却了二次周转费用。

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按照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管)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思路,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据统计,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8.08万亩、新打小电井2693眼、修筑机耕路3912.4公里、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322项……受益农户22.4万户66.83万人,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10364万元,人均纯收入较非项目区高出210元。

素有“陇上小江南”美誉的合水县太白镇,是陇东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区域。夏日的太白镇别有一番景致。远望,百里田园阡陌纵横,尽收眼底;近看,水渠两边一畦畦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整齐排列。

从2014年起,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先后投入资金900多万元,通过滩、水、田、路、林的综合治理,建成太白镇水稻基地5000多亩,修建田间道路19公里,引进推广水稻新品种16个1400亩,引进插秧机、脱粒机等种植加工机械10多套,为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创造了优越条件。

2015年,太白镇太白村村民李修龙带头成立了太白镇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田,除了生产有机水稻,还举办插秧体验、观光休闲等乡村旅游活动。2017年,42户农民以150亩水稻田入股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带动23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季节性务工增加收入。

正宁县农发办通过推广果园滴灌节水技术、集雨补灌技术、小冠开心型修剪技术、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防雹网减灾技术等10多项新技术,苹果科技贡献率达50%以上。

庆城县着眼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推广矮砧密植新品种建园技术、郁闭园间伐修剪技术、苗木标准化繁育技术等示范,累计完成旱地矮砧密植建园推广7万亩,郁闭园改造4.1万亩,优质苹果苗木繁育600亩,年均技术培训1.2万人次。

据悉,庆阳市农发部门与农牧、林业、水务、水保、供销社等部门近年来联合累计实施部门项目58个,完成总投资18844.63万元,先后建成了环县紫花苜蓿、宁县文冠果、镇原油用牡丹、西峰苹果、合水黄花菜等产业基地。

庆阳市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四两拨千斤”的引领作用,积极扶持苹果、草畜、瓜菜、小杂粮、中药材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

苹果产业是庆阳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当地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从苹果基地建设、新技术应用、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以及苹果圈、苹果汁、苹果醋系列深加工等全方位全产业链进行扶持,使全市苹果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累计扶持苹果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7户,扶持壮大了正宁县澳神洲、宁县庆新、合水县天顺等一批出口创汇苹果企业;扶强了正宁县欣兴、聚源、圣世,合水县晟旭源、陇原,庆城县金诚、林园盛,西峰区津林、天富等一批苹果存贮营销企业,解决了广大果农卖难和贮藏保鲜的问题,形成了庆城、西峰、合水、宁县、正宁苹果生产片带。

镇原县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采取有偿无偿相结合、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等方式,共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21个,累计投资达到12735.8万元,以甘肃中盛、庆阳懊恺、解语花羊绒等企业为核心的镇原农业产业集群在镇原县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显现。

正宁县金牛实业有限公司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的支持下,实施了5500吨紫苏综合加工与利用扩建“一县一特”项目,进行生产基地建设、生产车间扩建、生产设备更新和紫苏产品开发。同时,采取免费投放紫苏优良品种、保护价订单收购和农民合作社社员持股等方式,全县种植紫苏6万多亩。

合水县固城乡王昌寺村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这是今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项目。项目集现代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乡村旅游为一体,发挥王昌寺村集体组织及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作用,充分吸纳本村村民直接参与项目建设,鼓励村民以山地梯田、已有林权和闲置资金入股分红。

据统计,庆阳市由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扶持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有108个,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22314万公斤,年新增利税1031万元,年新增就业3032人次,直接受益农户15.66万户。

新闻推荐

好家风树立好榜样

本报通讯员李政寰“尊祖敬宗,和家睦族。读书尚礼,交财尚义……”在合水县固城乡王昌寺村齐家庄组,齐氏家族每年举行的祭祖活...

合水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