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爱·担当 读刘全宝回忆录《依稀岁月》有感

陇东报 2018-05-28 01:10 大字

■杨彦福

年过古稀的刘全宝,了却了他今生一桩心愿。一部印刷考究、装帧精美的回忆录《依稀岁月》正式出版了。

为了这本书,刘全宝吃不香、睡不好,回忆述说往事,组织熟悉、善文笔的老同事、老朋友、老部下帮忙撰写编纂,忙乎了好大一阵子。书出版了,他还是忙。签字盖章,跑邮局、叫快递,分送同事、同学和朋友。其感激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身体也似乎比往日好了许多。

他说,退休后的十年很自在。原本没有撰写回忆录的想法。不曾想,一晃就过了古稀之年,自觉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人老想的就多了,对往事的回忆也多了,自我寻找成败得失亦自然多了,久而久之,就生发出要把做过的事写成文字书籍,于自己是个交代,还可留后人、赠同事、同学和朋友,百年后,留个念想。

算了算,认识刘全宝至少有三十多年了,在其麾下工作也有七八个年头。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他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在以前,我眼里的刘全宝是个为人正直、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的人;是个善于决策、敢做大事、做成大事的领导者;是个善于发挥领导班子集体力量,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放手支持各个成员发挥领导作用的有效的行政管理者。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我所尊敬仰慕的。但要说理解他,还真不敢说。编纂《依稀岁月》一书,在与他的多次交谈中,我才逐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感恩、爱、担当”是注入刘全宝血液和灵魂的传家宝,也是他做人做事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尽管他从没有提及这三个词汇,但从他的家庭和对父母的回忆中是完全能够体会得到的。

1944年,刘全宝出生在董志塬边宁县新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自幼患夜盲症,20岁左股骨骨折,因无钱医治落下终身痼疾。坚毅刚正的父亲,以残疾之躯肩负着赡养二老、抚养7个儿女全家11口人生计的重担。农事季节,耕种打碾;农闲时候,走南闯北。一辆独轮车,陕西彬县柿子、宁夏盐池青盐,千里迢迢,易市买卖,积资累铢,贴补家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辛苦劬劳。在刘全宝父亲的生活字典里,似乎从来就没有残疾和休息四个字。母亲娴雅淑良,入嫁刘门,主理家务。孝敬公婆,教养儿女,厨烹浆洗,尽心竭力。白天出工出勤,夜晚织布纺线,吃穿用度,精打细算。一家老小,无衣食之忧、冻饿之累。刘全宝自幼受父母的熏陶洗染,无疑接受继承了父母这些做人做事的品格——“感恩、爱、担当”。

小学毕业后,13岁的刘全宝本来可以就近求学,他却选择报考距家70多里、需要翻山越岭,但教学质量高的宁县二中,从此走上了漫长的6年“求学之路”。又逢1960年开始的三年大饥荒,每两周回家背干粮,春夏秋冬,雷雨风雪,担惊受怕,吃糠咽菜,他没有退却,更没有因此辍学;14岁的幼小年纪,徒步到远离家乡110多里路的巴家咀水利工地替父亲顶工,换父亲回家治病;参加工作后,他不忘曾经在困难时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农民房东大娘、老师,一有机会就前去看望慰问,帮助解决困难,回报他们的恩情。无论哪位同学、朋友、熟人遇到困难,只要是求到了,他皆毫无私心地伸出援手。一个老者,拖着残疾的腿,推着吱吱作响的独轮车,跋涉在坑坑洼洼、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路上;一个小者,肩扛带有小斧头的长鞭杆,背负着母亲烟熏火燎做的吃食,来回穿梭在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上。父子都怀揣着“感恩、爱、担当”,何其相似,何其刚毅耿介。

这些看似寻常的小事,折射出了一个平凡家庭的不平凡。古人说“寒门出贵子”,我倒要给这句话前面加上一个修饰句,一个充满着“感恩、爱、担当”的“寒门”才能出贵子。显然,刘全宝是出自这样的“寒门”。带着“感恩、爱、担当”。刘全宝的人生道路无论坎坷不平、荆棘丛生,还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其步履是稳健的,脚印始终是踏实清晰的。在艰难困苦中,他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求学历程,也一步步地走向了他事业的巅峰。

在从政的岁月里,刘全宝也是带着“感恩、爱、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1968年12月,他大学毕业分配,响应“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来到合水县固城乡董家寺村,并担任18名大学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工作队队长。他关爱出生成长在城市而不习惯农村、农活的每个队员,积极主动地协调队员与当地村队干部群众的关系,为各位队员排忧解难,受教育期满后无一人掉队,顺利完成了再教育工作任务,各自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1983年,他由宁县县委副书记调任合水县委常委、副县长,1986年担任合水县委副书记、县长,1992年任合水县委书记,主政合水。合水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带着对“第二故乡”培育他成长进步的“感恩、爱和担当”情结,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来自全县数万农民家庭渴望吃饱穿暖、脱贫致富的压力更大,他不负众望和重托,数十天下乡调研,数十个夜晚思考论证,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八条思路”“治理129万亩荒山荒坡、建设绿色工程”的经济发展战略,身体力行,组织实施,为全县农民治贫致富、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治理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开辟了全新的路子。于今看来,也完全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1991年,合水县被命名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1993年他本人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证书”。如今,合水的山川大地,春夏秋季,已是满目苍翠。

正是这种“感恩、爱、担当”,刘全宝在担任合水县委常委、副县长,庆阳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务的过程中,班子分工主管教育文化,他都欣然接受,乐此不疲。他带着自己求学的记忆和对老师的感恩、孩子的关爱,“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增加教师工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改革教育结构”,改变了合水县教育落后面貌;他多方筹集资金,严格工程管理,把庆阳大地的各个学校建成了当时农村最美最好的建筑。为每个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改变家庭境况,实现孩子们的梦想和追求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文化工作中,他爱民族民俗文化,以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保护出土的古生物化石——黄河象化石,拨款收集保护古代石雕造像,组织策划、举办“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使伟大的民族民俗文化大放光彩。即使在担任庆阳市政协主席期间,他对文化的钟情仍初心不改,还组织编写了《庆阳历史文化揽胜》等传承民族民俗文化的很多书籍。

更值一提的是,刘全宝在离任庆阳市政协主席后,放弃原有外出治病的计划,带病到省上参加全省政协会议,支持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为“300万吨石油炼化项目”落地庆阳奔走呼吁。这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好事善事实事,刘全宝亲力亲为,都做了,也做成了。这也正是他的“感恩、爱和担当”。若无“感恩、爱和担当”,不可为、不能为。

我想,一个人有了“感恩、爱、担当”,就会做事,做大事好事善事实事;一个家庭有了“感恩、爱、担当”,就会父慈、母贤、子孝;一个民族和国家有了“感恩、爱、担当”,就会充满生机和希望。

《依稀岁月》是刘全宝个人一部自传题材的书,全书由两大部分构成,家世渊源、求学之路、从政岁月、域外考察组成了回忆录的前一部分,也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后一部分则收录了朋友的回忆文章、他本人历年发表于报刊的论文和部分新闻报道等。这两部分内容互为因果、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书中所叙之人和所做之事,倾注了真情实感和心血汗水,全书结构体例得当,组织选材准确,文字叙述简练,脉络主线清晰,图文印刷精美,可读性较强,不失为一本好书,一部重要的史料。

新闻推荐

合水县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

■通讯员张关宏贾天民本报讯日前,合水县农机监理站结合当前农业春季生产实际,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

合水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