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后的烦恼

阿坝日报 2021-10-22 08:43 大字

■华文军

1953年,对于自治区祖祖辈辈躬耕垄亩的广大农民来说,不啻为一个分水岭。在这以前,他们在少得可怜的贫瘠土地上没日没夜劳作,收获的产量却低得填不饱肚子。好不容易遇上好的年份,收成不错了,催债催租的人又找上门,将大部分收成被征去交租交息了。此外,他们还得承受土司头人的差役,自家的农事往往被耽搁。自治区成立后,这样的景况终于发生了变化,农民们有了空闲,可以安心伺弄自家的地块。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政府手把手的指导帮助,第一次尝到科学种田的好处。这一年,各地大规模开展施肥、防虫、防兽害等工作,千百年刀耕火种、粗放管理的庄稼地第一次得到精心呵护,换来了非常不错的收成。农民的粮仓里,第一次堆上了颗粒饱满的粮食。

这样的景象,在1953年秋天过后的岷江报新闻当中得到证实。在那些日子的新闻里,每条都弥漫着丰收的芳香,来自各地的充满喜悦的消息似乎都为了分享丰收的美好。《改用良种改进耕作方法,大金县农民黄清云玉米丰收》(1953年11月16日第二版)追本溯源,认为选择良种很重要;《小黑水地方粮食增产》(1953年11月10日第二版)说加强田间管理是根本;《卧龙乡各族农民获得全面增产》(1953年11月7日第二版)说农业增产还有空间,还得把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蘿葡寨(萝卜寨)羌胞喜丰收》(1953年10月25日第二版)把高山村寨的丰收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

按理说,风调雨顺收成好,谷仓堆满了粮食,农民朋友应该开心了吧?可不尽然。旧社会受苦惯了的农民朋友,面对难得的丰产,心里并不踏实,对新社会还有诸多疑虑。我家的粮食会不会被征用?农业税收会不会因为丰收而增加?来年会不会按丰产后的收成来定税额?许多农户心里七上八下。

农民的顾虑需要倾听,需要耐心细致地解答,这是抓好农村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既使放在今天,政策宣讲工作仍是永不过时的话题,仍需要认真抓好。就让我们来重温一篇消息,题目叫《藏族农民石正发心里的疙瘩解开了》(1953年12月10日岷江报第一版),这篇新闻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善良朴实的农民辛苦一年换来丰收后的丝丝忧虑,在充满温馨的故事里看到了我们的基层干部是如何用真心诚意解除他们的疑惑的。

话说大金县城厢镇安顺村藏族农民石正发,在山上种了六亩旱地,去年(1952年)只收了两石多玉米,今年因为政府帮助指导,加强了田间管理,收成有了大大增加,共收了3石5斗的玉米。于是,周围的乡邻都纷纷来朝贺他,夸奖他庄稼做得好,要向他学习。可是石正发并不想因此“走红”,他害怕因为增产而增加了农业税。他对乡邻们摆手说,“现在你们私下这样说不要紧,二天征粮的同志来了,大家可不要再说(我家增产)了哦!”慢慢地,石正发不但没有因为增产高兴,心里却反而结下了一个疙瘩。

秋天过后,征粮工作组下乡来了,这使石正发心里的疙瘩更加重了。他不停地想,这回我家增产了,不晓得要增加多少农业税啊?

开会的时候,工作组的同志讲,今年一定要更好地贯彻农业税政策,种多少田地,应产多少粮食,依率计征,依法减免,增产不增税,这是公平合理、鼓励生产的农业税政策。工作组的同志说得那样清楚,石正发听了,心里的疙瘩稍稍解开了一点。可是他还不十分相信,他想,说倒是这样说,后面还不晓得到底加还是不加呢!

小组里开始自报今年的收成了。石正发要试探一下,于是对弟媳妇说,“我有事不能去,你去帮我报,就说我家种了四亩地,今年收了两石玉米。”

他站在大门外,直到看不见弟媳妇的影子,这才慢慢走回屋,装了一袋烟卷,坐在火炉旁抽起来。他心里七上八下,盘算着,我叫弟媳妇去虚报收成,报得不老实,大家会不会说我呢?我瞒了地亩、瞒了产量,这怎么对得起人民政府啊!要是真的增产不增税的话,我还是自己去实报吧!想到这里,他心里涌起一股热气,决定自己去如实禀报。

可是,正当他出门,瞥见屋角堆着丰收的金灿灿的玉米,心里那股热气又降下去了。就这样,他不安地在屋里走来走去,不时到门边去望一下。外面天都黑下来了,他还在焦急地等着弟媳妇回来,看到底是不是增产不增税。

弟媳妇回来了。他第一句就问,报的多少?弟媳妇不耐烦的说,你不是说过了,报了四亩地、收成两石。本想报实在的,又怕你不肯。

石正发不安地问,他们说啥没有?

弟媳妇儿答道,他们讲了许多,他们说,人民政府奖励生产,增产不增税。人民政府收的公粮是用在我们老百姓身上,我看也是这样啊,人民政府给我们修路,修桥,又放贷款,发救济……

石正发听着,只得嗯地承认了一声。沉默一阵,他俩又热烈的地讨论起来。今年能够增产,还是靠的人民政府领导帮助,我们交了农业税,把国家建设好了,将来的日子一定会更好。

第二天早晨,雪花像白羊毛一样飘着,还刮着寒风,人们都围着在火炉旁。这时石正发却跑来找工作组的同志。“同志呀,请你给我改一下,我种的是六亩地,今年真的增产了,收了3石5斗的玉米。”

工作组的同志说,昨天不是报的四亩,收的两石吗?

石正发说,我想了一夜想通了,我要实报,增产不增税。再说,自治区人民政府是我们自己的政府……他越说声音越洪亮起来。

于是,工作组的同志又向他仔细地讲了一遍增产不增税的政策,并告诉他,你的六亩地按照等级,群众跟你评了两石一斗的常年产量。这样,增产的一石多粮食并没有增税,还是照着常年产量,依率计征的。

石正发听了,激动地说:“毛主席的政策硬是好,看见了我们藏族农民的心。明年我还要把生产搞得更好,来报答他老人家。”

新闻推荐

开创甘肃沿黄水利发展新局面

龚真军重点解决好水利方面的瓶颈问题,加快水源地建设,农村人饮工程提档升级,加强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持续做好水生态治理与...

庄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庄浪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